资讯
IOS系统统治中小企业移动市场 值得我们关注
商业云公司 Intermedia 推出了一份最新的 2013 中小企业移动市场报告。报告指出,苹果在中小企业移动市场中占据了绝对地位,其市场份额为 76%。
报告说 2013 年的前 10 个月 Intermedia 客户供激活了 19 万台苹果设备,2.9 万台三星设备,以及 1.38 万台摩托罗拉设备。这些数据来源自 Intermedia 托管的 Exchange 服务,后者据称拥有将近 70 万的商业客户,因此该采样数据规模置信度应该很高。
微软的 Windows 今年表现不错,份额增长了 93%,但是绝对值仍只有 1%。此外 HTC 的份额是 2%,而一度是商务用机主力的黑莓只剩下可怜的 1%。
把三星(12%)和其他的 Android 设备份额合计在内,Android 的市场份额也只有 25%,无法撼动苹果在中小企业市场的统治地位。
上周 Bernstein Research 公布的另一份调查数据也表明,苹果依然是企业客户的移动设备首选,微软 Windows 表现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购买 Windows 平板电脑感兴趣的 CIO 占比从 6 个月前的 56% 上升至 81%)中,而 Android 平板电脑的购买意愿则出现了下挫—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 Android 是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地位。
Android 在中小企业中的占有量远超微软 Windows。但在大企业市场,微软的增长势头则超越了 Android。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大企业需要新机器能适应期原有的 IT 基础设施,而这正是微软一直强调的 Windows 8.1 平板电脑的优势。
总的来看,苹果 iOS 的系列移动设备对中小企业(甚至部分大型企业)具有很高的吸引力,而各有优势的 Android 和微软则要为老二的位置展开搏斗。
点击图片看大图
资讯
Glassdoor选出2014年50大最适合工作的公司,排第一的是贝恩咨询
在线工作与职业社区 Glassdoor 刚刚发布了50大最适合工作的公司榜,其中有 22 家技术公司上榜,这说明这类公司在打造企业文化方面更加出色。
排第一名的则是咨询公司贝恩咨询。
在技术公司里面排名第 1 的是 Twitter,这是 Twitter 首次进入该榜单,Twitter 在 50 大的排名中也高居第 2,仅次于咨询公司贝恩。
技术公司里面排名第 2 的是 LinkedIn,在总榜单中 LinkedIn 的排名为第 3,这说明这家职业社交网络公司的确很了解如何让雇员喜欢自己。
Facebook 虽然也上榜,但排名出现下降。过去 3 年这家社交网络巨头一直雄踞技术公司榜首,但今年跌到了技术公司的第 3,以及总排行榜的第 5—这也是它首次被挤出前 3 的位置。
Google 在技术公司中排行第 5,总排行榜为第 8。过去 6 年 Google 一直上榜,取得这一成绩的还包括苹果和高通。
其他进入前 10 的技术公司还有 Guidewire、Interactive Intelligence、Orbitz、Riverbed, 以及 Intuit。Salesforce 勉强进入了这个榜单,是总排行的第 50。
Glassdoor 通过向各家企业的员工发放匿名调查问卷来了解企业的工作和公司状况。过去 12 个月,Glassdoor 收集了 50 多万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职业机会、报酬、福利、文化、价值观、工作—生活平衡度,对管理层的感觉、是否向朋友推荐所在公司、对公司前期看法等。Glassdoor 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有用的报告,帮助求职者确定某公司是否适合自己,进而形成一份公司的排名。
以下就是技术公司排名的完整清单: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venturebeat.com, glassdoor.com, ]
资讯
2013年, 人们喜欢在 LinkedIn 上称自己“负责任”
今天,LinkedIn 在官方博客上公布了 2013 年十大用户滥用流行词(Top 10 Overused LinkedIn Profile Buzzwords)。该公司通过考察用户个人简历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发现“responsible(负责)”成为 2013 年的头号滥用词,而过去两年占据榜首的“creative(创意)”没有再度称霸。
今年,榜首的“负责”一词使用率超过第二名“strategic(战略性)”两倍。2012 年十大滥用流行词中只有 4 个榜上有名:“creative(创意)”,“responsible(负责)”,“effective(有效)”,“analytical(分析)。而 “experimental(实验)” 、“motivated(激励)”,“multinational(跨国)”和“specialized(专业)”今年未能晋级。
除了研究世界各地的英文用户简介外,LinkedIn 还选择特定国家进行了研究。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国家拥有相同的前三名滥用词:“负责”、“战略性”和“有效”。
针对这些发现,LinkedIn 给用户的建议是:将用词与具体事实联系起来,使用更积极有效的语言,让其他人担保你的才能。
题图来自 Talentrefresh、插图来自 LinkedIn
内容来自于ifanr.com
资讯
虚拟会议服务提供商微吼获得联想领投的千万级A轮投资,打造全新的在线活动营销平台
年底将至,各种行业会议纷至沓来,但是有多少是真值得去的呢?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又是布置场地又是彩排,最终获得的效果却是寥寥无几,实在是对资源的浪费。如果把这些活动放到网上来完成,也许可以提高活动效率。微吼就是这样一家提供虚拟会议服务的公司,近日宣布已获得联想领投的千万元级 A 轮融资。
微吼成立于 2010 年,最初主要为 IT 领域的大企业(如微软、IBM 和惠普)提供虚拟会议解决方案,主要是做内部员工培训或者针对供应商的培训。自 12 年开始,微吼开始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微吼为途家网的一次线上新闻发布会提供了技术支持,微吼创始人林彦廷认为,企业市场部组织一次线上活动,可能会有几万人同时在线参加,用在线发布的形式优势会很明显。
和普通的网络会议不同,微吼提供的虚拟会议解决方案,可以让企业方便的在线上召开多达数万人参加的会议,参加者只需点开在浏览器中打开一个链接就能参与进来。配合移动设备,参与者可以很自由的同其他与会者进行社交。针对会议前的邀请和准备、会议后的数据总结,微吼都有周到的方案。
虚拟会议可以大大节省会议举办的成本,受众范围也会有一定提升。据市场调研机构显示,未来五年内美国虚拟会议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 180 亿美元,这可是一块不小的市场。
资讯
快讯:职场社交网络Glassdoor获得5000万美元E轮投资
Glassdoor(http://www.glassdoor.com)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职场社交网络,提供求职者讨论、信息聚合、招聘服务等,员工可以匿名发表对公司的评价、职位薪酬等,该公司日前获得5000万美元E轮投资,老虎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领投,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 Sutter Hill Ventures、 Battery Ventures、 Benchmark、 DAG Ventures跟投,这样该公司累计融资达到9150万美元。
资讯
Prinbit(奔翼)平台以实时协同编码+视频沟通做配合,可让招聘方在远程技术面试中考察求职者的编码能力
很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会选用电话面试这样的初选方式,但是对技术人员招聘而言,除非是笔试,否则电话面试中较难考察候选者编码能力。最近刚上线的Prinbit (奔翼) 则是一个在线协同编码和沟通平台,以视频 + 实时协同编码这种方式作为技术面试方案。
这个平台是基于WebRTC技术构建的,支持 Chrome 和 Firefox 浏览器,免安装插件。同时它不用注册也可以直接使用,在 Prinbit 开设一个沟通房间后就可邀请成员加入。在技术面试时,视频界面旁会有支持多种语言的代码编辑器,双方可协同编码。同时这个在线编辑器和平常桌面编辑器类似,支持撤销 / 反撤销,查询 / 替换,自动提示等核心功能,程序员在使用时并不用改变日常编码习惯。
除了技术面试这个用例外,Prinbit 也可用于多人视频沟通,并可支持屏幕共享。
Prinbit 团队的两人说他们当初在求职时,发现电话面试这种手段对技术岗的考察很有限。而在之后工作中的异地协同多半通过电话会议来进行,但传统会议方案较繁冗不够轻态,而且费用也高。所以团队才想做这样一款轻工具。
之前我们还报道过另一款国外产品codassium,它就是主打远程技术面试这个用例。国内同样是基于 WebRTC 技术的视频沟通平台还有Workor (蜗壳) 。
资讯
曝工资应用走红!
隔三差五我们总能遇到一些让人感到“奇葩”的产品(以人格担保,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个褒义词)。比如堪称虐心的图片分享应用Rando(上线两个月照片分享量过 500 万)、手机传“片”神器快牙(18 个月收获 3000 万屌丝)、还有众包找厕所应用“噢粑粑”(该公司接连出了好几款产品都跟便便有关)......
而今天接触到的“曝工资”(Android/ 微信号:jobmoney)也让我一时眼晕。从功能上看,曝工资简单到只有两项:一是让用户匿名曝光自己的工资,二是让其他用户查看你曝出来的数据。产品连注册环节都省了,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工资条拍照上传。如果上传的工资数据通过了人工审核,其他用户就能够看见。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有些简单的产品,半年时间做了 120 万微信粉丝 +30 万 App 用户,微信、App、网页三个平台加起来,每天有将近 9 万次查询。
不过说起来,曝工资抓的这个小痛点还是比较到位的:需求足够普遍、又有不错的话题性以供人际传播。人在很多场景下都会对他人的工资数产生兴趣,可能是找工作,可能是向老板要求加薪,或者更多是心理层面的作用:比如自我定位、好奇、攀比、甚至是窥私欲等等。虽然分智、职友集这类招聘网站也提供了类似功能,但显然不如一个单一产品更能让用户聚焦。这里成功的关键是,如何让用户明确将你视为解决特定问题的渠道,当需求产生时会主动向你联想。而且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在人际传播中,你必须给你的传播者足够的噱头,同时让传播者用一两句话就能把噱头描述清楚——我可以一句话向我的朋友解释“匿名曝工资”这件事,但要让我向他灌输一个大而全的招聘网站的卖点?玩儿蛋去吧。
除了定位准确外,曝工资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也有一些动作。比如产品提供了社交分享,用户分享后可以获得更多查询次数。偶尔也会在小米社区做活动营销,依靠一台红米赚了 18000 条回复。。。。
聚合用户只是第一步,曝工资已拥有 30 万家公司的 1000 万条工资数据,未来打算向招聘业务发展。不过跟主流招聘网站不同,他们只想做蓝领工人招聘。这类用工企业的工资本来就比较透明,所以并不介意公开,反而有竞争力的企业会更愿意得到曝光。同时因为与白领用人单位利益交集比较少,也根本不用理会这些企业是否乐意——总之,就是要把工资的不透明扒个干净。
目前曝工资团队核心成员 5 人,包括 3 个产品 + 运营和 2 个开发。产品负责人曾在某互联网上市公司任管理职位(但详情未透露)。谈及用户对隐私泄露的顾虑,曝工资团队表示不会对用户个别建档,用户上传工资条时也可以主动把姓名和工号抹去,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其实,个人感觉如果曝工资向半实名制靠拢,在基本匿名的前提下引入朋友社交 + 游戏化,会有一些更有趣的玩法。比如开发更丰富的排名(从地区、职业到朋友圈,类似“您的工资已打败了全国 68% 的选手”),提供朋友圈匿名 PK,建立头衔或成就系统,最后再提供一些有趣的、可供分享的图文素材——这样一个产品目测是会火的节奏,不知大家怎么想?
作者: 沈超
资讯
下一代招聘平台不仅要垂直,还应温暖
找一份工作就像寻一个恋人,选择必须慎重。如果单看综合类网站上冷冰冰的招聘贴就决定一份工作,有时会觉得自己太过轻率!
从近半年36氪对哪上班、内推网、拉勾网等一系列垂直招聘平台的报道,读者可能已经发现,相比51job等综合类招聘平台来说,垂直化是下一代招聘平台的发展趋势。但单有形式上的垂直还不够,从内推网近日上线有奖招聘的案例我们发现,下一代招聘平台在内容上还应更加人性化,更加温暖。
“推荐人才有奖”的概念通过举贤网、人人猎头等猎头平台的教育,我们已经逐渐熟悉。和它们相比,新一代的内推做有奖招聘的策略有两大不同:荐者必须是互联网圈内人;奖励除了现金外,更鼓励实物奖。
两大策略实际都是人性化招聘的体现。举荐的本意是荐贤举能,这意味着推荐者自己首先要了解被推荐者,并且欣赏其才能。但猎头往往为了追逐现金奖励而举荐自己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带来的后果则是增加了招聘方的审核成本,以及圈内的鱼龙混杂。在严防猎头入侵方面,内推网一方面通过公司邮箱审核、猎头黑名单等机制硬性踢掉猎头,同时通过鼓励公司给予推荐者实物奖的方式,削弱猎头举荐动力。
招聘圈子垂直到特定领域,同时赶走猎头,这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圈子活跃度的提升。这一方面体现在内推即将上线的“推荐评语”——让推荐者描述其与被推荐者是什么关系,为何推荐;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每个招聘职位下日渐增多的评论。大家都在同一个行业里混,相互比较知根知底,能说的也很多。这些评论间接为应聘者提供了更生动的参考。
内推的人性化还体现在招聘内容。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多贝网在内推的招聘贴。里面不仅招聘内容生动,而且还附有 N 张公司的有爱图片,告诉大家公司妹子多,和妹子共进午餐不是不可能。关于这一点,你是否已经注意到,最近一两年新出的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基本不会在综合类招聘网站发冷冰冰的招聘贴,转而在自己的官微上用各种“水果”、“妹子”代替工资待遇,吸引应聘者的注意。新的需求需要新的平台去承载。
当然,内推目前的招聘内容还是有五花八门的嫌疑。甲骨文在内推的招聘贴就还是沿用了装逼的一堆英文。和内推网创始人黄小亮的聊天中,他似乎还没有特别意识到内容引导与管控的重要性。但是,相信随着用户需求的推动,每个应聘者都能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个有爱、有意思的招聘平台,也能通过更加深入对招聘方的了解,做出更理性的职业选择。
内推网今年 4 月由盛大两名程序猿兼职创立的程序猿招聘网站,旨在绕过猎头,让企业直接通过内推、直招的方式找到靠谱的程序猿,上个月还曾拿到创新工场 250 万元的天使投资。目前,内推团队成员仅 3 名,注册用户接近 2 万,共有来自阿里巴巴、百度等 108 家互联网公司入驻的 934 名内推人。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丁伟峰]
资讯
云端内容展示平台Swipe上线,通过一个链接可实现多设备兼容的展示互动
来自伦敦的 Swipe 是一个基于云端的内容展示平台,用户可通过任何联网设备制作、查看和编辑幻灯片。不过它和传统幻灯片制作并不一样。
在传统桌面端我们需要不同软件来打开对应格式的文件,在移动端上能展示的文件更受限。比如在讲演现场如果配置的是 Windows 平台设备,那用 Keynote 展示会很麻烦。Swipe 这个服务就可解决这些问题。它支持多种内容格式,包括图片、PDF 文件甚至是 Keynote 文件,以及 YouTube 和 Vimeo 的视频链接。用户把这些格式文件传上 Swipe 平台后,通过简单的拖曳动作可自由排列展示片的顺序。
Swipe 对用户所添加内容的尺寸和数量不做任何限制,整个平台完全部署在云端,因此也没有相应的软件,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安装了浏览器的上网设备。
制作完成的幻灯片会有一个专属网址,也就是只要有浏览器的设备,不管是哪个平台的桌面设备或移动设备,都能翻页浏览这些展示片。一个幻灯片最多可向 5000 名观众同时展示。更重要的是,Swipe 的实时同步和跨屏幕特性也将大大增加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互动。
另外,Swipe 的简洁易用的界面设计和对众多内容类型的支持使其具备了一个成为优质 UGC 社区的潜质,当然还得先吸引到优质用户。
在内容展示领域,Swipe 将要面对的挑战者有国外的移动端幻灯片制作工具 Haiku Deck 、同是云端可视化工具的 Prezi 和被 LinkedIn 收购的 SlideShare。在国内市场,SlideIdea 将是个非常有力的竞争者。
[本文编译自:techcrunch.com]
资讯
《浪潮之巅》作者吴军:你值得关注的三个新浪潮
《浪潮之巅》是很多科技圈朋友的必读书,里面提到的企业基因论、科技浪潮颠覆而非均衡论,以及从资本、机制等角度阐释科技行业沉沉浮浮的规律,确实令人受益匪浅。作者吴军上一次修订《浪潮之巅》大约在 2007 年,随后的 5 年中,他一直在持续观察与重构自己的方法论,下面梳理了吴军对未来三大值得注意的趋势,略有删减。
一、从“互联网赚钱模式+移动互联网颠覆效应”看,创业者需要新活法
【“倒推式”创业】广告、游戏和电商是目前主流的互联网赚钱方式,如果逃不出这样三个商业模式的话,你就要想,你可能在什么时候你会面对和百度、腾讯的竞争,如果可能避不开,你就要反过来倒推。从三个模式里面挑一个,如此一来,我一开始知道需要怎么做。
【Facebook 危机的根源】我写《浪潮之巅》的时候,互联网领域最明显的趋势是出现分工,有了上下游的概念,先用平台拴住人,然后再赚钱,由此催生了 Facebook。那时,你要把所有的应用去争取放在 Facebook 上去。现在,Appstore(安卓 + 苹果崛起)取代了 Facebook,这个角度来讲,Facebook 在三四年的时间里,都是一个很危险的公司,因为他在无线方面动作太慢。
【移动优先】以前,你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和应用,要考虑 Facebook 和社交网站,要考虑腾讯的朋友圈等等,今天你不考虑这个,你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如果胆子稍微大一点,你可以没有 PC,你甚至不用考虑 PC 用户。因为你是做新的公司,是往后看三年,不是看今天的市场,你直接就上无线了,你直接做安卓和 iPhone。不过,这事在中国还有点艰难,在美国,创业者只要做这两款应用就可以了,但在中国有二十多个平台要发布,未来这个市场需要整合,将应用发到二十多家平台,这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事。
【“变色龙”公司致胜】现在我们不需要恐龙,而是需要变色龙,情况环境变化快,不是找了有经验的人就能保证做成,这是一个变色龙能赢的时代。你最后做成的那个公司,可能和你当初想的公司是不一样的,我刚刚说了一家社区的网站,就是及时从广告模式转到电商模式。
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是大趋势,所有企业都将是互联网企业
【Tesla 与小米的秘密】小米和 Tesla 很像:首先,它们的硬件高性价比配置是不可否认的;其次,它们将一个原来大家拼价格的一个商业变成了一个互联网的商业。现在 Tesla 数量很少,假设这种车在街上开了很多,它将会知道每一辆车的方位和你的开车习惯,可以避免交通事故,还会带来其他的商业需求。
【“互联网化”是最大商机】我 1986 年的时候去过北京首钢,负责人告诉我们引进了一些王安的计算机,他说你看我实现了计算机化,那个时候中国企业没有计算机,他很自豪。现在想想,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过去近 30 年中,中国企业初步完成了计算机化,并没有完成互联网化。
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将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机会在哪儿?机会就在这儿。当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在互联网化过程中,我站在浪潮之巅,这个浪会推着你。
三、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将逐步引爆企业级技术应用的新投资浪潮
【被忽略的企业级市场】在我们原来的印象中,个人掏腰包买的设备,不会比公家掏钱买的更好,但是你今天看你在用的,你随便去银行看一下,看他们的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这说明在过去二十年中,他们没有什么改进,你们觉得这个东西是永久性的会发生吗?全世界的企业级的 IT 不投钱,只有我们消费者在投钱?它们的动作慢是在于迭代比较慢,但改变一定会发生。
作者:刘琪 微信公众号:liuqi-guancha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