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硅谷】明星HRTech项目humu完成了6000 万美元C轮融资,让工作变得更好的未来 在 Humu,我们的使命是让工作变得更好。我们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们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取得了令人兴奋的里程碑:我们最近完成了 6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以加速我们的产品开发和招聘工作。 本轮融资由全球领先的成长型股权公司之一TCV牵头,投资者来自 Humu 之前的几轮融资,包括 Index Ventures、IVP 和 SVB Capital,以及新投资者 Global Founders Capital 和 Blue Ivy Ventures。作为我们与 TCV 新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我们也很荣幸地宣布合作伙伴 Netflix 前首席人才官 Jessica Neal 将加入 Humu 的董事会。  “Humu 为员工和经理提供个性化支持的能力可以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扩展,这确实是独一无二的。积极参与 Humu 的员工离职的可能性显着降低。” - Jessica Neal,TCV 合伙人兼 Humu 董事会成员 “作为一家专注于长期价值创造的公司,TCV 相信 Humu 拥有深厚的人力分析背景,有可能对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方式产生积极而巨大的影响。” - TCV 合伙人 David Eichler 当我们在 2017 年创立 Humu 时,我们着手通过让人们更好地工作来让工作变得更好。我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们都应该能够在工作中找到意义、支持和成长机会。通过结合我们集体的人员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我们构建了一个软件平台,该平台可以查明能够创造健康和高效团队动力的特定习惯,并推动人们养成这些确切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我们的初始产品进行了迭代,以构建最好的技术来支持跨行业和国家的经理和员工。我们已经证明,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创造一种文化,让每个员工在拥有合适的技术时都感到被重视、被倾听并被授权成功。  我们对 C 系列对我们的客户(当前和未来)的意义以及我们改进工作的能力感到兴奋。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学习并为市场带来新产品,尤其是针对管理人员的产品。 我们迄今为止的旅程 自 Humu 于 2017 年成立以来,我们已经:  帮助 Expedia Group、Kickstarter 和 sweetgreen 等客户提供及时、个性化和相关的指导,以便管理人员和员工每天都能做到最好。  以 20 多种语言向 50 多个国家/地区的 40k 多个团队发送助推器,让他们轻松养成更好的习惯并推动成果,例如提高管理人员、提高敏捷性和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文化。仅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就看到获得轻推的人数增长了 10 倍。 有 95% 的人告诉我们 Humu 在他们的组织内推动了显着的积极变化。 在减少人员流动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显着提高团队生产力方面为部门节省了数百万美元。 减轻经理的负担,并证明在推动持久、有意义和可衡量的改进方面,助推比培训更有效。 未来 在大流行期间,我们帮助公司应对持续的不确定性并改变工作的方式(和地点)。在过去两年中,我们看到的最大趋势是经理和员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管理者尤其在塑造团队和员工对工作的态度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理们一直对团队绩效和幸福感至关重要(参见 Laszlo 在 Google 的开创性工作,即后来被称为Project Oxygen的项目),但向混合动力的转变使他们的影响更大。根据我们的第一份经理状态报告,当团队看到经理采取行动时,他们做出改进的可能性要高出 80%。在大流行期间,拥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支持和发展机会的经理的员工留在工作岗位的可能性要高出 7.9 倍。  但是,尽管管理者的职责已经转移和扩大,但他们获得组织支持的方式却没有。仅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就看到经理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平衡团队工作量、提高绩效和对抗倦怠。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一个 90 人的团队——将优先考虑让经理和员工更快、更诚实、更有建设性地参与进来,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自己和团队工作。 我们的助推技术将发展为自动化日常任务,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人员挑战,并使始终根据最佳(和基于科学的)实践进行管理变得更加容易。  借助我们最新一轮的资金,我们将继续扩展 Humu,以提供世界一流的经理支持,以及我们目前支持人力资源领导者的角色。这包括雇佣那些热衷于让工作变得更好的人。我们正在为一年的扩张做准备,正在招聘许多职位,并致力于维护我们创造的包容和支持文化。我们渴望为工作的意义树立榜样:有意义、包容和有趣。   Humu 由首席执行官 Laszlo Bock 领导,是一个行动管理平台,可让员工每周轻松改进。该系统推动经理和他们的团队建立将导致其组织成功的特定习惯。Humu 结合科学和技术来确定领导者、经理和员工需要有效的行为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帮助客户推动成果,例如改进经理、提高敏捷性、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文化和提高团队绩效。
    硅谷
    2022年01月26日
  • 硅谷
    【硅谷】由于对其销售团队工作空间的需求激增,Scratchpad获得了33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加州硅谷得销售团队工作空间的先驱和领导者Scratchpad公司 2022年1月25日 宣布它已获得33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使其总融资额达到4900万美元。现有投资者David Sacks的Craft Ventures领导了这轮先发制人的融资,Accel继续参与其中。 Scratchpad的 "销售团队工作区 "已迅速被确立为使销售人员快乐并帮助收入团队产生更多成果的软件的黄金标准。在过去的一年里,Scratchpad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用户(销售人员)和数以千计的公司,包括Algolia、Allstate、Chilipiper、Ironclad、Pitchbook、Quora、Sendoso、Segment、Talkdesk、Twilio、Udemy、Upwork、Vanta、Vidyard,等等。这些组织已经采用Scratchpad来管理他们的销售管道,记录和分享笔记,处理他们的待办事项,与他们的经理一起进行预测,使团队之间的交接更加容易,并与他们的收入团队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当你在董事会看到一家公司不断超越其预测时,你必须有点头脑清醒才不会问你是否可以增加投资,"Craft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大卫-萨克斯说。 "我们不需要多想:自从一年前领导我们的A轮融资以来,Craft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合作伙伴,我们欢迎有机会一起做大。我们已经建立了真正的信任和一致,以至于本轮融资的过程是通过三条短信进行的。Scratchpad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Pouyan Salehi说:"当我们继续建立第一个收入团队工作空间并巩固我们在这个快速增长的类别中的领导地位时,我们很高兴能加深我们的合作关系。 销售代表已经被CRM软件、呼叫记录、电子邮件排序、笔记等技术和工具搞得焦头烂额。然而,大多数销售代表仍然使用通用的电子表格、文档、笔记应用程序和任务管理器来完成他们的工作,然后遭受数小时的手工数据输入,为他们的经理更新他们的CRM。收入团队实际上是在付钱给他们的销售代表来完成行政工作,而不是创造收入的工作。更糟糕的是,大多数CRM的数据质量仍然很差,销售流程的坚持大多是一个梦想。 Scratchpad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它将销售团队使用的工具真正整合到一个与Salesforce即时连接的统一的收入团队工作区,包括:电子表格、任务管理器、聊天、交易协作、销售笔记和管道管理。 "Scratchpad的产品推动了他们成为发展最快的自下而上销售技术初创公司之一。他们强大的采用率、用户参与度和客户保留率反映了他们为企业提供的价值,"萨克斯补充说。 客户的评价 "有了Scratchpad,我们就能够驱动所需的行为,并通过CoM + MEDDPICC +预测输入获得关键的洞察力,以帮助推动可预测性,而且我们的团队不需要进行变革管理,因为销售人员已经喜欢使用该产品。其中一个例子是,除了更好地了解交易情况和遵守我们的方法之外,Scratchpad的推出还有助于我们的AE和SDR团队共同合作进行外访和领土管理。" - Joe Morrissey, 前CRO, Segment "优秀的运营团队应该想办法让销售人员更容易地进行销售,而授权就是提供培训、指导和辅导,使销售团队真正有效。当你有一个曾经销售过的运营团队和赋能团队,并且对销售人员有任何共鸣的时候,购买Scratchpad是不需要考虑的。" - 乔纳斯-泰勒,莱迪思GTM执行效力部 "Scratchpad帮助我们在管道中更有效地移动机会,而且比以前AE只用Salesforce的方式更友好。对他们来说,Scratchpad的使用实际上很有趣,这使他们想通过管道来推动他们的交易。如果Scratchpad被删除,我想人们会有理由感到不安。这就是未来几乎所有公司的销售人员与Salesforce的互动方式。" - Victor Schwenoha,万达GTM运营部 "自从最近转到Mixpanel后,我一直在使用Scratchpad,它是我们CSM/RM/AE技术栈中我最喜欢的一块。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我使用Salesforce多年,总觉得它的互动有点麻烦,是管理层的要求,而不是面向客户的用户的工具。Scratchpad将这些粗糙的边缘完全锉平,成为我喜欢的核心体验。" - Zach Bates,Mixpanel的高级客户成功经理
    硅谷
    2022年01月25日
  • 硅谷
    【硅谷】员工管理平台Lattice完成F轮的1.75亿美元,估值达到30亿美元 Lattice,一个帮助员工管理的平台——进行绩效评估、员工反馈和表扬的能力;设置和跟踪目标和其他长期职业计划的工具;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工作方式——在过去两年里,我们的“办公室”和“团队”概念已经被全球健康的挑战所延伸大流行。现在,这家初创公司已经完成了一轮巨额融资高达 1.75 亿美元,F 轮融资对Lattice的估值为 30 亿美元——突显了它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它对未来的雄心壮志。使得总融资额达到3.3亿美元。 Thrive Capital、Elad Gil、Tiger Global 和 Dragoneer 领投了这轮融资,之前的支持者 Founders Fund、HighSage Ventures、Shasta Ventures、Fuel Capital、Khosla Ventures 和几位新的未具名天使投资人也参与了本轮融资。这笔资金使 Lattice 筹集的资金总额达到 3.3 亿美元,距离该公司上次筹集资金仅 10 个月(2021 年 3 月结束 E 轮融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克奥特曼告诉 TechCrunch,这一次Lattice是在强劲增长的支持下主动接触的。 今天,该公司专注于以办公桌为基础的所谓“信息”或“知识”员工。它现在拥有 3,550 家企业作为客户,自 2021 年 3 月的上一轮以来增加了 1,000 多家。Lattice的客户群主要集中在位于其自家后院的科技公司。如今,这些用户约占其用户的一半,其中包括 Slack、Turo、Clio 等。一线、无办公桌的员工目前不属于Lattice的职权范围——他们需要一套截然不同的工具,而且通常需要与那些整天坐在电脑前的人不同的优先事项,但奥特曼不排除这将是它会的一个部分喜欢在未来的几个月和几年中解决问题。 Lattice在市场上的吸引力部分是由于其工具与当今的工作环境非常匹配。 在过去的两年里,工作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多亏了 Covid-19,许多传统上进入办公室的人现在在家中或其他更小、更本地化的环境中工作。然而,没有改变的是,这支员工队伍仍然需要作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运作,人们可以在其中交流他们正在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想要做什么,而经理们可以了解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奖励他们或找出更好地工作的方法。 在 Covid-19 下降之前,Lattice 已经以稳定的速度增长了几年,但正是这种流行病真正让人们关注到有效时人员管理的重要性(有效意味着拥有人们真正愿意使用的工具)使用,因为现在有这么多的人感觉更像是做家务,而不是有用的助手)。 “(在大流行之前)我们制造了许多产品并获得了很大的吸引力,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由于很多原因加速了发展,”奥特曼在接受采访时说。“办公环境允许进行大量的人际交流、联系和实习。并不是说您不需要在办公环境中进行人员管理的软件,而是当您没有这些联系时,您仍然需要感觉自己在为更大的目标工作。我们现在整天盯着一个盒子,我们没有一个经理过来说做得很好,让我们感到感激。像 Lattice 这样的系统为我们如何联系和互动提供了一个流程,并确保我知道我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和一个人受到我们的经理的关心。Covid-10 创造了这种顺风。” 另一个有用的因素是经济。许多人在 2020 年春季认为,一切都会因需求下降、供应链崩溃以及会抑制增长的不确定性面纱而陷入困境。一些行业确实在挣扎——比如旅行和旅游业一开始确实陷入了停滞——但整个经济并没有崩溃,失业率稳定下来,有些人甚至开始意识到,由于招聘需求,他们有一些讨价还价的能力。Altman 说,这反过来又导致了对更好的人员管理工具的更大推动。 他将这种想法描述为:“天哪,如果我们想留住人才,我们就必须在人才身上投入更多。” 这成为了经济背景。” 人员管理作为企业 IT 更广泛的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 Workday 这样主导人力资源软件的公司已经在他们的平台上创建了更广泛的工具集来管理绩效和薪酬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像 15Five 这样的一些纯粹的公司已经出现,专门专注于目标和赞美等领域。Lattice 既与更大的平台合作,也与它们竞争。我怀疑后者将成为这些关系中更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因为 Lattice 继续为其自己的平台添加更多功能。例如,在过去的几年里,它增加了绩效管理,然后是敬业度调查,现在还有许多职业发展工具。 “长期计划是继续建设和扩大,”奥特曼说。在此范围内,该公司可能会推出更传统的人力资源工具,尽管它带来了任何东西——这也可能包括更多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但他补充说,只有当它对帮助人们更加关注工作有用时绩效——奥特曼认为,Lattice将始终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它始终以个人员工而不是人力资源团队为核心。 “工作世界已经改变,我们所处的维度正在从公司转移到员工,”他说。“这种转变的结果是,公司需要从以公司为中心转变为以员工为中心。我们就是基于这个论点。” 平台的扩展和其中的功能,服务于快速增长和缓慢变化的客户群,为投资者带来了很多希望。 投资者埃拉德吉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广泛的趋势——远程工作的兴起、人力资源角色的演变——推动了人力资源市场。” “Lattice创建广泛的互连产品套件的方法引起了共鸣,并带来了真正令人兴奋的增长。” 关于Lattice Lattice是一个人事管理平台,使人事领导者能够培养敬业的、高绩效的团队。通过将持续绩效管理、员工敬业度、发展和增长结合在一个解决方案中,人力资源和人员团队获得强大的实时分析,从而产生可行的见解,将经理转变为领导者,将员工转变为高绩效者,并将公司转变为最佳位置去工作。 Lattice 总部位于旧金山,为包括 Slack、Cruise 和 Reddit 在内的 3,550 多个客户提供服务,并且排名第一。在 2020 Inc. 5000 家发展最快的私营公司名单中排名第 22。
    硅谷
    2022年01月19日
  • 硅谷
    【美国】Leena AI获得800万美元A轮投资,全力打造HR聊天机器人 据外媒报道,11月2日Leena AI公司宣布获得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Greycroft领投,并得到了一些个人行业投资者的帮助。 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阿迪特·贾恩(Adit Jain)说,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公司已经进入了更广泛的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我说的是拥有一个智能的案例管理、知识管理和文档管理系统,这也是对虚拟助理的支持。"Jain解释道。 2018年,该公司将专注于为与人力资源相关的问题构建智能的虚拟助手。它允许员工询问机器人问题,例如他们离开了多少个假期或今年休了哪些假期。Jain认为,用户应该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聊天机器人是员工与后端HR信息进行交互的用户界面。 在2018年9月,Leena AI拥有16个客户,到今天,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00个企业客户,拥有300,000名员工。 实际上,COVID-19大力推动了公司业务发展,今年有超过一半的客户加入了该行列。随着员工在家中工作的增多,公司正在寻找数字化流程(例如人力资源)的方法。 随着今年业务的增长,公司的员工人数已从30名增加到75名,他希望在明年将这个数字翻一番。正如他所言,他已经与主要投资者讨论了如何在Leena AI建立多元和包容的文化。 他正在试图做的一件事是从一群不同的投资者中筹集资金,大约40万美元,他希望这些不同的投资者能够帮助他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增加员工的同时,建立坚实的多元化项目。 这家初创企业不仅在这一动荡时期成长,而且还茁壮成长,这说明企业正在寻求企业技术体系每一个部分的现代化,这其中包括人力资源。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硅谷
    2020年11月02日
  • 硅谷
    职场专家Zippia获得850万美元的A轮融资 Zippia是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的在线工具供应商,帮助人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筹集了850万美元的A轮融资。 自2015年初成立以来,该轮融资总额已达到1200万美元,由e.ventures领导,现有股东包括MHS Capital,NextView Ventures和Correlation Ventures。与资金相结合,e.ventures的Thomas Gieselmann将加入Zippia的董事会。 该公司打算将这笔资金用于增加技术开发,新的营销工作以及详细的公司数据和评论。 Zippia于2015年初由技术行业资深人士Henry Shao和Chris Kolmar共同创立,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汇总创建职业地图,为职业生涯提供透明度,使求职者能够获得职业答案并做出更明智的职业生涯决定。 Zippia每月有超过100万的访客。 来自:FinSMEs http://www.finsmes.com/2019/04/zippia-raises-8-5m-in-series-a-funding.html 由AI翻译完成,仅供参考  
    硅谷
    2019年04月23日
  • 硅谷
    硅谷合同工越来越多,科技巨头想尽办法降低成本 (原标题:Silicon Valley's dirty secret: Using a shadow workforce of contract employees to drive profits) 10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不断发展,美国科技公司合同工与正式雇员的比例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谷歌、Facebook、亚马逊、Uber和其他硅谷科技巨头如今都雇佣了数千名合同工,负责包括销售、编写代码到管理团队以及测试产品等各类工作。据统计,今年谷歌自创建20年来合同工人数首次超过了正式雇员人数。外包已经成为硅谷公司的流行做法。 不仅是硅谷如此。随着上市公司想方设法削减人力资源成本,抑或是在劳动力市场趋紧的情况下聘用到有需求的人才,这一趋势正在不断上升。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失业率从8月份的3.9%降至3.7%,为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自由职业工作平台Upwork 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约有5,730万美国人从事自由职业,这占到美国劳动力总数的36%。据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的研究人员估计,仅在圣马特奥和圣克拉拉两个县,就有大约3.9万名工人以各种形式受雇于科技公司。 Facebook和Alphabet的发言人拒绝透露他们所雇佣的合同工数量,但Alphabet的一位发言人列举了雇佣合同工或临时工的两个主要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公司没有或不想在某些特定领域积累专业知识,比如医生、餐饮服务、客户服务或班车司机等。另一个原因是,当工作量突然激增时往往需要临时工,或者需要人手顶替休假员工。 “归根结底,TVC(临时工、外包商和合同工)是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不是谷歌正式员工,也不知道全职谷歌员工所掌握的公司机密信息,”该发言人表示。 Facebook媒体关系总监安东尼·哈里森(Anthony Harrison)表示:“我们的合同工是Facebook社区的重要成员,我们致力于为所有帮助Facebook将世界融合在一起的人提供安全公平的工作环境。”亚马逊和Netflix的发言人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高薪岗位对外包的需求更大 合同工可以帮助降低公司正式员工的数量,而且由于合同工不需要公司为其提供医疗等相应福利,可以帮助节省数百万美元用于雇佣和留住人工智能等高端领域的人才。从更大的层面上看,合同工越来越多可以被视为另一个不平等扩大的迹象,因为这一现象造就了一个底层工人阶层。从表面上看,这些工人都是在全职工作,但并没有享受到全职工作的好处。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研究人员克里斯·本纳(Chris Benner)和凯尔·尼尔林(Kyle Neering)在201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2001年圣克拉拉县的信息产业规模翻了两番,但自1990年以来科技产业增加的工作岗位数量却很少。在过去的24年里,科技产品或服务公司的直接就业岗位仅仅增长了31%,平均增长率为1.1%。部分原因可能与外包工作的兴起有关。 受影响的不只是行政或“蓝领”工作。招聘人员表示,10年前多数外包岗位都是行政类职位,而如今,外包增长最快的反而是高技能得“白领”职位。经济学家劳伦斯·卡茨(Lawrence Katz)和艾伦·克鲁格(Alan Krueger)在201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与工资较低的工作相比,工资较高的工作更容易被外包出去。这种“另类”工作安排在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合同员工中越来越普遍。 Instacart湾区招聘顾问Cheryl Liew表示,“现在的招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不确定以前是不是这样。你发送100封邮件,也许只得到10封回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远大于供给。由于人才短缺,公司更愿意实施短期招聘。” 在硅谷,关于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诸如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巨头往往会通过支付更高薪酬吸引大量人才,让初创企业和小公司陷入困境。 “随着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加之很多知名科技公司的总部都位于硅谷,当地关于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扩大人才投资方面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自由职业平台Upwork营销高级副总裁里奇·皮尔森(Rich Pearson)如是指出。 零工经济的增长动力 推动零工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低成本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不断增长的服务经济造就了一大批兼职的灵活劳动力。Uber、Instacart、Upwork、Task Rabbit、Fivrr等平台让很多美国人更容易获得一些额外收入,或者成为全职合同工。 对于合同工,公司所获得的回报主要是财务成本的降低。合同工无权享受医疗保险、401(k)、伤残保险或其他福利。其岗位也可以根据需求适时进行相应调整。公司可以通过外包应对暂时的需求激增,或者通过灵活外包获得一项小众技能来开发新的产品。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招聘一名全职员工的预算,但我们可以聘用合同工,”硅谷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理表示。这位经理说,合同工往往会从事诸如人力资源等对公司核心业务影响较小的工作。 因为可以察觉到这种风险,合同工有时会与雇主保持一定距离。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会佩戴不同颜色的徽章,不会受邀参加一些敏感的公司会议,也不能享受公司郊游、自助餐厅免费食物或免费通勤等公司福利。 当然,硅谷的大多数公司确实倾向于将表现优异的合同工“提升”为全职员工。这位经理表示:“不管他们是全职员工还是合同工,公司都在花时间和金钱来培训他们。” 对提供外包服务的合同工来说,“没有限制” 因为就像有很多人被系统利用一样,也有很多人在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工人自己选择独立。对于数据科学家等人才市场最抢手的技能,甚至可能会发生竞购战。在这些需求旺盛的地区,合同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获得更高薪酬,然后休假或转到另一个项目。 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Ardent Partners研究副总裁克里斯·德怀尔(Chris Dwyer)说,“有6个月期限的首席财务官或2年期限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可以做需要做的事情。然后这个人继续转战其他公司,开始新的项目。 十年前,合同工经常被用来顶替休假雇员。现在,公司更有可能在非常抢手的领域雇佣临时工,比如掌握某些“热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程序员或数据科学家,以开发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程序。因为公司别无选择。Beeline公司高级副总裁布赖恩·霍弗迈耶(Brian Hoffmeyer)说:“这意味着企业要想涉及相关领域,就必须使用承包商。”其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帮助其他企业管理临时员工队伍的科技公司。 安东·阿尼斯莫夫(Anton Anismov)是加州雷德伍德城(Redwood City)的一名自由软件开发人员。他说,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他有机会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学习销售、营销和产品设计等其他技能。 “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我可以选择按小时工作,所以这当然意味着更高的时薪。我想说,你的收入可以增加两倍。” 阿尼斯莫夫说,“我喜欢学习新东西。对我来说,这比打乒乓球或花几个小时吃午饭要好得多。这实际上取决于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你想要得到什么。对于我来说,就是没有限制,更加自由。” 对合同工的态度需要改变 随着合同工数量的增长——在硅谷的一些公司或某些部门,合同工与正式员工的比例可能已经持平或超过一半——公司不得不改变对待合同工的方式。 “对于如何对待合同,一些公司的观点相当过时,” 霍弗迈耶说,“这种观点已经过时,我们看到公司层面正在开始改变,相应法规的出台也将开始改变这一点。” 软件公司Catalant联席首席执行官罗布·比伯曼(Rob Bieberman)表示,“不同颜色徽章之类的东西是一种残余的旧式思维。”其公司主要帮助其他企业招聘商业策划、财务以及研究等领域的合同工。 一些合同工正在就同工不同酬进行斗争,公司也在改变。今年早些时候,SurveyMonkey在发现员工觉得公司在合同工方面做得不够之后,开始为其圣马特奥总部的所有合同工提供全面福利,其中包括医疗、牙齿保健和视力计划,以及带薪休假福利。 尽管所有企业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向合同工提供医疗保健、股票期权或401(k)计划等福利,但那些拥有越来越多合同工的企业关于合同工以及正式员工的界定越来越模糊。例如,公司可能不会执行不允许合同工在自助餐厅免费用餐的规定,也不会执行关于不允许合同工参加某些业余活动(比如棒球比赛)的规定。很多事情也取决于管理者的判断力,以及他们希望如何对待合同工。 随着合同工数量的增加,全职员工的平均聘用期也在下降。现在,在硅谷公司一劳永逸地找到稳定工作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些管理人员甚至会把在一个岗位连续呆四年视为危险信号,认为员工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工作。 “永久就业——不再有这样的事情了。这条线将变得越来越模糊,”Beeline的霍弗迈耶如是指出。   原文链接:硅谷合同工越来越多,科技巨头想尽办法降低成本
    硅谷
    2018年10月25日
  • 硅谷
    伪程序员做的简历小工具,竟进了硅谷第一孵化器 Y Combinator 来源/ 朱英楠David “简历这个事情,我觉得就不用做了。” “你们这么好的团队做这个可惜了,应该做些高频的场景。” 对于投资人来说工具类产品已经很不性感了,简历更是低频工具。 带着这样一个不吸引人的产品,WonderCV 在硅谷通过了三位 YC 合伙人的面试,收到了录取邀请。     作为全球创业孵化器的鼻祖,Y Combinator 在 15 年间孵化出了 Airbnb、Dropbox、Reddit、Coinbase、Stripe 这些科技独角兽,整个 YC 的 portfolio 企业加起来估值已接近 1000 亿美元。 超级简历 WonderCV 是我去年学编程开发出的一款在线简历编辑器,上线 7 个月,用户以学生和 1-5 年工作经历的年轻求职人群为主,教育背景覆盖全国所有的 985/211 大学,还有超过 50 个国家的海外用户。 获得 YC 认可的故事还是那个同样的低频工具,简历,每个人找工作时即关键又痛苦的一步。     未来的工作 & 工作的未来   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都在布局人工智能,几乎所有的研究报告都在指向同一个未来:重复劳动会被机器所替代,人类需要从事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自动化将会给人类带来便利和空间,但同时也会让人才市场产生一场巨大的变革。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分析,中国有超过 1 亿的劳动人口需要在 2030 年之前离开现有行业寻找新行业的机会,是全球受技术革命影响最大的劳动人口大国。就业将不仅是毕业生面临进入劳动市场的问题,而是整体市场人才转型和迁移的问题。   跟正在颠覆人类劳动力的智能科技相比,求职找到工作的技术可以说是非常古典了。 找工作的痛苦不仅是因为职位变化快、信息不透明,更是因为找工作能够动用的所有工具,包括Word、Email、招聘网站,都发明于上个世纪。     可怕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间的科技革命中,这些工具不仅没多大变化,而且丝毫没有被淘汰的趋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洗刷下,也只是出现了更多的付费内推、虚假招聘、和刺激焦虑的知识变现。 发现这个问题的不仅是我们。 每年,YC 会推出一个“我们想投的创业想法”系列。在今年的想法里,出现了 “Future of Work” 这一项。     YC 认为,科技一定会改变人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会出现可以帮助人应对求职上的变化的产品。 尽管和 YC 不约而同看到了时代性的机会,但在工作和人之间有无数个细分步骤可以优化和切入。在写简历,找职位,投递,面试,入职,后续的培训和提升中,我们选择了最能够标准化成为产品的,简历。 在“在行”上帮助了100多位学员解答求职问题后,我发现所有人共同的痛点和问题都在简历身上,从学生到10年经验的求职者,大部分都对写简历一知半解,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在简历上,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而市场上又充斥着大量不专业的误导信息:     于是很多人只能更痛苦的的搜索有用信息,硬着头皮写简历,然后带着不确定海投职位,陷入 “海投-没有回信-自我怀疑”的恶性循坏。 市场上其实有很多 ATS 简历筛选系统是给 HR 服务的,却没有任何工具是给信息本就缺失的求职者反馈的。迷茫的写简历、投工作,迷迷糊糊的被拒绝或者石沉大海,甚至连拿到 Offer 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为了给求职者拨开迷雾,我们开发了 超级简历 WonderCV。     从教人写简历的专业攻略,到自动化引导模板,每个模块都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详细的贴士和案例。写好后自动排版,并且通过自动优化简历的机器人来检查更多容易出现的简历问题,从内容篇幅到标点符号,提示求职者需要注意的各种“坑”。 最近又陆续上线了自动翻译生成中英文简历,求职信模板和邮件投递这些功能,把专业的引导全部产品化,通过降低 HR 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大提高了求职者获得面试的几率。       YC 的投资逻辑 YC 每年有 2 期,如今每期都会有 7000 多个项目申请,最终 100 多个项目入驻,录取率约为 1.6%。许多早期进入 YC 的创始人都会开玩笑说,进 YC 已经比进哈佛还难,换做是今天他们也不一定能进。 面对这么多申请项目,YC 的筛选标准和传统 VC 相比,更在乎的不是风口、流量、资源,而是更基本的: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  贴近用户,剔除伪需求   YC 长达 30 多个问题的申请表格里,有 6 个是与创业 idea 相关的,比如 “你是否有相关的行业经验?”,以及 “因为市面上没有你们的产品,用户正在用什么其他的方法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辨认伪需求。 Dropbox 是 2007 年暑期的 YC 项目,提供在不同电脑/平板/手机上文件同步和协作的解决方案,今年 3 月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约 120 亿美金。 但在早期,Dropbox 不断被投资人质疑产品的可行性,因为市场上有着无数竞品,但用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还是用 U 盘和邮件在传文件。 为了验证用户需求,Dropbox 做了一个 4 分半的产品演示,详细展示了 Mac/Windows 之间无缝、实时的文件分享。这段视频上线后的几周内,就成功带来了 7 万个测试用户,充分证明了 Dropbox 所瞄准的需求,也顺利帮助他们获得了红杉资本的 A 轮投资。     WonderCV 和 Dropbox 碰到的问题很类似:市面上有无数个写简历的产品,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在使用 Word 编辑简历,为什么会有人用我们的产品? Word 的短板明显:功能繁多,排版耗时,而且手机上很难用。而大部分的“简历网站”,却都是以卖 Word 模板为主。 对于已有很多产品服务的需求,10 倍以上的效率提升才会对用户有意义。 所以 WonderCV 要成为 Word 的替代品,需要做到比用 Word 写简历好用 10 倍。 这也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要挖掘很多 Word 没有做到的东西,把他们做到极致。   比如自动排版。在 Word 里面用户经常花大量时间把内容调到一页纸的长度,我们用一个按钮自动化了这个过程,也是至今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   还有简历内容自动检查。很多人会在简历上写无用的信息,却遗漏掉一些 HR 最在乎的关键点,WondeCV 都会自动提示:   加上人工智能,通过语义识别提示使用者,哪些语句有优化空间:   在手机上也可以使用这些功能,并且写完简历无需下载、跳转,就可以直接发送邮件出去,或者分享到微信中。 怎么知道我们做的这些事情是否解决了用户痛点? 一方面是用户提供的直接反馈,另一方面我们持续在做 NPS(净推荐值)调研:   在最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行业里,NPS 的平均水平大约是 48 分,苹果的满意度是 65 分,而 WonderCV 的用户满意度达到了 68 分: 这个分数意味着 8 成的用户都会给 WonderCV 打 9 - 10 分成为推荐者,而我们最常收到的用户评价不是满意,而是惊喜。   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 今天估值超过 310 亿美金的 Airbnb,是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互联网公司之一。2009 年冬季,在 Airbnb 入驻 YC 的时候,发现在纽约的租房订单增长异常的缓慢,原因是这些房子的照片都是用户用手机随便拍的,所以没有人愿意租。 YC 创始人Paul Graham(人称“PG”)当下抛出了一个完全无法想象的解决方案:让整个Airbnb团队飞到纽约,租一套专业的摄影设备,挨个帮这些房主拍照发到网上。 当 Airbnb 的团队这么做之后,效果是颠覆性的:   几周内,Airbnb 在纽约的营收翻倍,并在第二年发起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摄影师计划”,从 2010 年的 20 个摄影师一路发展到 2012 年的 2000 个摄影师。 今天在 Airbnb 上的大部分房源,都是由专业摄影师团队拍摄。   Airbnb的收入在摄影师服务推出后大幅上涨,转化率提高了2.5倍,平均一个业主每周可以多得$1,025美元的收入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 YC 最经常给出的一条建议: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要过早的去扩大规模,而是贴近问题,去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案。 在 WonderCV 上线之后,我们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   如何才能让简历获得更高的面试率,以及面试通过率?   和 Airbnb 一样,WonderCV 需要在一个两端市场里提高促成的效率和概率,将 HR 想看到的信息过滤出来,通过帮助用户提升简历质量,让招聘方更愿意提供面试机会。 面试结果是由招聘方决定的,所以我们找到 40 多个在各大互联网企业和 500 强的HR、业务招聘负责人和猎头,花了 2 个多月时间展开了访谈和调研。通过把各式各样的简历展示给他们,然后进行打分、排序,观察和访谈他们是如何对简历进行筛选的。   结论很快就出现了:信息充分、排版简洁的简历更容易获得面试机会。   HR 对简历的最大诉求是 “快速找到信息”。很多 HR 甚至告诉我们,希望收到的简历都长一样,筛选候选人就可以更高效。 “如果同样的信息固定出现在简历的某个地方,比如所有的学校和公司名称在左边,所有的日期在右边,那么筛选时就方便多了,也不容易遗漏关键信息。” 猎头的痛点更为明显,许多猎头公司会直接将候选人提供的简历废掉重写,花费大量的人力复制黏贴简历内容到统一的专业简历模板中。 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设计模板,只提供一套专业的简历排版,引导求职者更关注简历的内容,这样为招聘方提供了更多便利,也让我们的用户获得了更多成功的面试。 我们产品推出后受到了大量 HR 和猎头的好评和推荐: 尽管一部分求职者还是会因为模板 “太简洁”“性冷淡” 而流失,但使用 WonderCV 的用户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求职结果,最终提高了用户满意和忠诚度。 从大学生找实习,应届生找全职工作,海归回国/海外就业,工作几年后的涨薪跳槽,我们从各个渠道获得了非常完整且一致的认可   |  懂技术的创始团队   名校、大公司、创过业、有过失败经验,这些是投资人给我的标签和加分项,而团队集合了求职、招聘、咨询、IT 行业的专业人才,也让我们更有说服力。 2016 年底,我跑去从零开始学编程。很多人觉得我有病,得治。好几次聚会上会有朋友把我拉到一旁,劝我就算不想做 PE 了也可以试试 VC,或者去 BAT 工作,积累一些人脉和资源,对创业更有用,别学编程了,瞎折腾。 但我全当了耳边风。 因为从看得懂一点代码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了懂技术的重要性。   创业早期的产品几乎天天都在变,创始人如果缺乏对技术框架的基本理解,对开发的所有决策的判断力就等同为 0,这样创业很容易让一个“小错误”影响进度。时间成本和弯路对于大企业里的小项目可能无所谓,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基本上就是生和死的区别。   懂技术对我们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少走弯路。而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招太多人。WonderCV 现在有网站/ iOS / Android / 小程序等全线产品,而我们的技术团队只有 5 个人。   当然,这和我所学的编程语言关系也很大。我们的产品是用 Ruby on Rails 开发的,有大量 YC 项目和知名互联网公司也是使用 Ruby ,包括 Airbnb、Twitter、Kickstarter、dribble、Shopify、Groupon、Hulu,以及刚被微软以 75 亿美元收购的 GitHub。     PG 曾在一篇博客中提到,创业公司选择的开发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文化,这也是我非常认同的。因为大公司使用的语言(如PHP、Java)会很容易招来习惯在大公司工作的人;而跟 Ruby/Rails 类似的全栈框架(Python/Django、JavaScript/Node.js)则会吸引到更多学习能力和上进心更强的开发者。   早期团队中加入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希望具有这样的“开发者”精神,并且热爱我们的产品。目前我们的 4 个暑期实习生有 3 个都是 WonderCV 的忠实用户,其中 1 个用超级简历拿到了滴滴的产品实习 offer,但是却选择了加入我们。   我们正在招募更多人才,技术、产品、运营,如果你有一技之长,愿意和我们一起把更好用的产品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那就用 WonderCV 写好简历,直接点击投递按钮,发送到hr@wondercv.com 的邮箱吧。   期待你的加入。   |  谢谢 YC 创业的成功率可能只有 1%,但对于那 1% 的人,他们的成功率是 100%。 作为被 1.6% 录取率的 YC 认可的团队,我们将用简历工具开始重写人和工作的关系,帮助更多人“无痛”找到自己喜欢的好工作,并且会继续花尽所有精力将自己变成那 1%。  
    硅谷
    2018年06月26日
  • 硅谷
    僵尸大战?交友平台?盘点美剧《硅谷》里脑洞大开的区块链项目 来源| 加密谷Live(ID:cryptovalley) 文| Retric@橙皮书   今天我抽空看了集美剧《硅谷》。   之前向很多人安利了这部剧,不仅因为它紧跟当下互联网正在发生的风口潮流,同时在片头、剧情的细节设计上更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彩蛋。   比如,在荧幕外,制片方特意为这部剧上线了一个真实的 Pied Piper 官网,官网里展示的所有信息,都会随着最新的剧情发展而更新。     从第五季开始,男主角理查德和他的小伙伴们带领 Pied Piper(魔笛手公司)全力 all in 区块链,试图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 New Internet 。   剧里面,第一条公链出现了   这个 New Internet 是互联网自诞生伊始就应该走的方向。但最终互联网的发展轨迹偏离了这个方向,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大公司掌握着生杀大权,用户数据被他们占有私藏,开放自由的初衷沦为空谈。   抱着这样的初衷,Pied Piper 成功开发了一条公链,叫 PiperNet (魔笛链)。   这条公链还没有正式上线,但理查德找到了 8 家公司的创始人和 CEO,和他们签署了合同条款,让这 8 位创业者把自己公司的项目和应用都移植到新的公链上。   听起来,这个魔笛链和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概念有点类似,同样是提供一个通用的去中心化计算平台,上面可以部署各种不同的应用和产品。   而这 8 位创始人同样对去中心化的新互联网感到非常激动,他们开发了第一批区块链项目,理查德还为这个组织起了一个名字,叫八笛手(这个名字真的很难听)。   既然已经邀请了项目上链,PiperNet 应该至少处于公链开发完毕的内测阶段。理查德非常兴奋的跟这 8 位创始人展示了一个小 demo,他通过手机向其余 8 个人发送了一条短消息 “hi there”,这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条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公链上发送出去的消息(话说理查德作为技术出身的创始人,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发一句 “hello world” 吗?)。   剧里面,第一批区块链项目长这样   我特意去看了一眼 Pied Piper 的官网,在官网上,这 8 家参与公链内测的公司——也就是剧里的第一批区块链项目,它们分别长这样:       因为好奇,我特意结合剧情,看了看这 8 个项目在剧中都是些什么类型的应用: firstsight(“第一眼”),片中戏份最多的区块链项目,是一个同志交友网站。 gitscape,一个社交编程平台(social coding platform),看起来应该对映的原型是 github。 tholio ,一家数据分析公司,由前 google 工程师创办。 plucky,一个基于 AI 技术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号称可以用算法预测用户听歌的品味,类似今日头条版的 Spotify。现实中,Spotify 在 2017 年 5 月也真的收购了一家 AI 音乐推荐公司 Niland 。 k-hole,硅谷最大的独立游戏公司,开发了一个爆款游戏 undead sex offender(僵尸性侵者)。 bitrender、theebly、nano shark、humdrum ,其余这四个项目在剧中没有戏份,详情未知。 瞎分析了一下,觉得里面除了 plucky,也就是今日头条版的 spotify ,有点说不通为什么要上链之外,其他三个已知的项目,似乎还有那么一点意思。 firstsight 作为同志交友网站的话,也许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保护用户隐私,实现匿名交友?当然,这也很可能是伪需求。 gitscape ,也就是 github 社区,用区块链来 tokenize 的话似乎能说得通,因为本质上,这跟开源的维基百科去发行一套代币是同样的道理。对社区的治理、社区成员贡献的激励,区块链技术都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tholio 作为数据分析公司,有必要上链吗?在古典互联网里,数据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事情,不少公司都是通过占有用户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拿去卖钱的模式生存下来的。而在区块链平台上,用户数据和应用的源代码一样,都可以被 fork 分叉出去,这也就意味着数据分析公司或许可以利用更透明的机制来分析数据,甚至根据这些数据直接把收益返回给用户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项目叫 k-hole ,号称是硅谷最大的独立游戏公司,他们做了一个爆款游戏,名叫 undead sex offender(僵尸性侵者),看起来是 3D 大型主机游戏,非常血腥暴力。     现实世界中,区块链游戏的方向也曾被很多人看好。游戏天生就能产生数字资产,这种数字资产跟区块链很好结合,同时游戏又是面向 C 端普通用户的,因此游戏很可能成为区块链第一款走向主流的应用。   当然,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游戏这个方向,理由同样很简单 —— 游戏上链究竟能为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有人会玩吗?游戏上链的成本多高?显然,技术还不成熟。   但在美剧的世界里,这些都不是问题。   出于 “剧情需要”, khole 作为独立游戏公司并不会考虑 PiperNet 上有多少活跃用户、3D 实时渲染的大型游戏的上链成本究竟有多高、 PiperNet 的 TPS (每秒交易笔数)能否支撑游戏的高并发等等问题。   但区块链公链里有一个现实问题,的确也在《硅谷》的剧情设计里涉及到了。     这个问题就是区块链的扩容问题。   剧里面是怎么解决扩容问题的?   我在 Pied Piper 官网找到了这么一个描述:     看起来,男主一手打造的公链 PiperNet ,实际上是借助了之前编剧虚构出来的 middle-out 压缩算法来解决扩容问题的。   在更早的剧情中, Pied Piper 的天使投资人 Peter Gregory 和剧里的大反派 Gavin Belson(同时也是剧中影射 Google 的大公司 Hooli 的 CEO)在很早以前就曾搭档过,两人设想了最早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架构,而且还申请了一个基于 P2P 通讯协议的专利。     但是,Peter 和 Gavin 一直没能把这个项目真正做起来,因为他们卡在了技术实现上。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里,各个节点间发送信息和数据的速度和性能一直提升不上去,这个新互联网也就无法大范围地得到应用。   而男主在第一季里发明的 middle-out 压缩算法,则突破了压缩技术在理论上的极限。这个算法牛逼到可以把用户手机上存储的文件变成 0 字节,同时节点间可以秒传,最终实现非常快速的、低成本的数据信息传输。   因为有了这个虚构的吊炸天压缩算法,点对点的高性能传输成为可能。如果拿现实中区块链的发展对比, middle-out 压缩算法相当于把 IPFS 的传输性能和存储能力发挥到了极限,因此:   Pied Piper = 高并发的以太坊平台 + 性能存储能力极高的 IPFS 系统。   说到扩容问题,其实当初中本聪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但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一定会有更好的存储和网络技术,可以有能力去存储和传输日益增长的区块数据。当然,即使如此,中本聪还是设置了每个区块 1M 大小的限制,防止区块过度膨胀——不过,中本聪这种更好的存储和网络技术的设想,现在倒是提前在美剧里得到实现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第四集的最后,剧中唯一的华人角色 Jing-Yang ,已经回去中国准备把 Pied Piper 的 New Internet 山寨到国内本土,做一个 New New Internet 。     看起来,在接下来的剧情里,jing-yang 作为华人,应该会成为另一个隐藏的大 boss,而 Pied Piper 在未来可能需要面对的是一条来自中国的公有链之争。   同样,在现实的平行世界里,以太坊、EOS,以及其他各大公链也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竞争,甚至有媒体称今年会是区块链的公链元年。   美剧是怎么向观众解释什么是区块链的?   另一个我比较好奇的地方是,作为一部老少咸宜的喜剧,《硅谷》是怎么解释(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意义的?   在现实中,我们大概有无数媒体写了成千上万篇文章,科普比特币、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美剧是怎么向观众交代这个问题的呢?   我在剧情里看到的这方面的东西,大部分要么是 “一笔带过”,要么是通过 “反派衬托”——也就是通过 Hooli 这个大公司各种作死作恶的行为,来体现去中心化的必要性。   而在 Pied Piper 的官网上,作为团队 COO 和团队里唯一的非技术人员,小贾(Jared Dunn)是这样向观众解释去中心化的意义的:     让我们假装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小镇里。镇上有一个本土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就代表着 “古典互联网” 啦——也就是一个中心化的信息仓库。看上去,这个图书馆运作得似乎很不错,但其实它有不少的漏洞和缺点。比如:   图书馆里的书可能会丢、被人偷走; 图书馆会记录追踪下你具体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还的书,这些数据都被图书馆掌握着,你是没有任何隐私可言的; 图书馆会倾向于收藏图书馆长自己喜欢的书,很容易会对年轻人更广泛的阅读口味造成限制。 如果小镇里有一个去中心化的图书馆会怎样呢?   这就轮到 Pipernet 亮相了。去中心化的新互联网可以让用户匿名地去存储和交换信息,没有任何中介参与。传统的图书馆可能因为一场大火而烧毁所有的藏书,而去中心化的图书馆则没有这个问题,它将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快速、更注重隐私保护的完全自主的上网体验。   这个图书馆的比喻还是不错的。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的出现,看作是对实体图书馆的一次数字化的升级,那么互联网就相当于创造了一个没有库存和物理空间限制的虚拟图书馆,你可以在里面容纳无数的读者、收藏无数的书籍;   而区块链则是把这个无限大的虚拟图书馆平权了,它不再属于某一个公司,而是属于社区全体的成员,没有人可以单独掌控——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图书馆的规则,你甚至可以把里面的所有书复制分叉,用另一套规则和组织重新进行运营。   生活往往比编剧笔下的故事更精彩   尽管《硅谷》的编剧脑洞很大、想象力爆棚,但编剧笔下的故事还是远远没有现实来得精彩。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币圈和链圈,大概没有人会预料到此前 ICO 的爆发。   而且,剧中最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在介绍去中心化的新互联网这个技术概念时,完全没有任何涉及到 token 和代币的内容,可以说,基本失去了区块链技术的灵魂了。唯一能扯上一点关系的是第三集里的比特币。   片中, Pied Piper 的架构设计师 Gilfoyle 为了科学挖矿,在自己的电脑上写了一个脚本:一旦比特币的价格跌破一个临界点,挖矿的收益低于挖矿所需的电力成本,这个脚本就会向他发出警报,关闭家里的矿机。   为了影射比特币的价格极其不稳定,片中 Gilfoyle 的脚本警报声时不时就会出现一次,搅得办公室鸡飞狗跳。   可以料想,在第六季里,ICO 或许会被编剧加进剧情里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毕竟,这可能是最近五年以来互联网最富有争议性、最值得讨论和最适合进行讽刺的素材了。      
    硅谷
    2018年06月07日
  • 硅谷
    Facebook宣布成立以来最大重组 增设区块链技术部门 来源| 腾讯证券   据外媒报道,Facebook“正在经历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高管人事变动”。在任命WhatsApp、Messenger和Facebook核心应用的新负责人的同时,Facebook还向其他高管赋予了新的职责,包括为应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做出的努力。这次结构重组会让它在区块链上做出新的努力,以此解决隐私问题。Facebook也已经透露了这次结构重组的细节。   Facebook于本周三在公司内部向员工宣布了这些人事变动,此次高管的调整旨在改善用户沟通和隐私。该公司努力应对俄罗斯政府操纵事件以及最近的剑桥丑闻的时候,因为没有更好的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招致了外界强烈的批评。   在此次重组中,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把产品和技术部门重组为三大集团,其中包括由首席产品官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领导的新成立的“应用系列集团” ,他此前曾负责Facebook核心应用。考克斯将负责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等业务,上述四款社交应用合计触及到全球超过50亿月独立访问用户。   Facebook同时还成立了专门从事区块链技术开发的新团队。曾负责Facebook独立即时通讯应用Messenger的高管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将卸任现有职位并负责领导区块链部门。这个新组建的团队将归属于Facebook新设立的三大集团之一“新平台和架构集团”。该集团由Facebook首席技术官迈克-施罗普费尔(Mike Schroepfer)负责。Facebook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团队都将被纳入到该部门。   长期担任Facebook高管的哈维尔-奥利维安将负责“中心产品服务集团”。该集团包括跨多个产品或应用的所有分享功能。   在Facebook此次重组中,并未出现高管离职,只是对他们原来的岗位进行了调整。   Facebook的产品重组   在此次重组之后,Facebook近乎所有的产品和技术高管均为男性。虽然Facebook也有许多女性高管和有影响力的女性产品经理,但她们均未直接涉及到此次重组。她们当中包括了视频业务负责人费姬-西 莫(Fidji Simo)、市场负责人黛布·刘(Deb Liu)、设计负责人朱莉-卓(Julie Zhuo),以及Facebook二号人物、首席运营官谢莉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对Facebook和扎克伯格而言,此次重组的时间节点极为有趣。扎克伯格一直公开表示他需要为Facebook对世界的影响承担更多的责任。扎克伯格新年的决心是修复Facebook,重组团队显然是修复的 一部分。希望在此次重组之后,这些新角色能够让Facebook高管间的沟通更为流畅。   在此次重组之后,Facebook的产品和技术部门将被划分为三大集团。   一、应用系列集团 该集团由考克斯负责,包括Facebook核心应用、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Instagram首席执行官凯文-希斯特罗姆 (Kevin Systrom)将继续管理Instagram,但其他三款应用的管理层出现了调整。   在WhatsApp首席执行官简-库姆(Jan Koum)上周离职之后,原Internet.org项目副总裁克里斯-丹尼尔斯(Chris Daniels)将接手WhatsApp的的管理工作。丹尼尔斯在2011年加入Facebook,拥有丰富的为无线上网和技术设施薄弱的国际受众开发产品的经验。   Messenger原负责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将卸任原工作,但继续在公司留任。他将负责一支探索区块链技术的新团队。原Messenger产品主管斯坦-舒德诺夫斯基(Stan ChudnoVsky)将负责Messenger应用及其团队。   威尔-卡思卡特(Will Cathcart)将负责Facebook核心应用的所有产品。卡思卡特在2008年从谷歌跳槽至Facebook,此前曾负责Facebook的个人介绍团队。   让所有四个产品负责人都向考克斯靠拢,目的是为了改善产品之间的沟通。以前,所有这些团队都有着不同的负责人。库姆向扎克伯格汇报工作,希斯特罗姆向施罗普费尔汇报工作,马库斯向奥利维亚汇报工作。随着Facebook越来越多地在所有应用中构建更多功能,让产品的负责人联系的更为紧密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二、新平台和架构集团 该集团由Facebook首席技术官迈克-施罗普费尔直接领导。从名称上不难看出,该集团的业务涵盖所有的Facebook长期产品和业务工作,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新成立的供应链部门。   Facebook目前负责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硬件团队业务的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将继续向施罗普费尔汇报工作。在Facebook广告部门任职多年之后,博斯沃思去年8月刚接手这项工作。 大卫-马库斯将负责Facebook新组建的区块链部门,并向施罗普费尔回报工作。虽然Facebook没有对外透露该部门的相关情况,但考虑到马库斯目前是虚拟货币交易所Coinbase的董事之一,这表明Facebook对此类技术非常感兴趣。马库斯曾在PayPal任职,并创办过一家移动支付初创公司。 Facebook技术高管杰-帕里克(Jay Parikh)将负责专注于隐私产品和计划的新产品团队。   被设计与Slack竞争的Facebook企业产品Workplace将归属施罗普费尔的领导,该团队由长期担任Facebook产品经理的Kang-Xing Jin负责。此人是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读书时的同学。   Facebook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杰隆-佩森提(Jerome Pesenti)将向施罗普费尔汇报工作。佩森提今年刚从IBM跳槽至Facebook。在IBM任职期间,他曾负责Watson技术的开发。   三、中心产品服务集团 Facebook所有其他产品和技术功能--广告、安全和成长等--均将归属已在公司任职超过10年时间的哈维尔-奥利维安的领导。奥利维安负责Facebook的成长团队已有多年时间,帮助Facebook达到了如今的规模。奥利维安将负责Facebook的许多重要业务。   Facebook负责广告和本地服务的马克-拉布金(Mark Rabkin)将向奥利维安汇报工作。   自2005年就已加入Facebook的内奥米-格雷特(Naomi Gleit),将长期负责社区成长与整合,以及Facebook的社会产品,如捐赠按钮等。她还是整个公司的产品经理负责人。   自2007年就已加入Facebook的亚历克斯-舒尔茨(Alex Schultz),将负责“成长市场、数据分析和Facebook的国际化”。   这个实验性的区块链小组将由之前领导Facebook Messenger部门的高管David Marcus负责。Marcus也是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的董事会成员,他于2014年离开PayPal加入Facebook。Marcus也在推特里确认了自己的新职务。   目前Facebook将成立3个新部门:一个“应用家庭”部门(包括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一个新平台部门(包括区块链技术团队、增强和虚拟现实、企业技术和人工智能),以及一个“中心产品服务团队”,后者包揽了广告、数据分析和安全等共享资源。   之前Facebook陷入的数据隐私、“虚假新闻”、剑桥分析滥用其用户数据、俄罗斯介入美国大选等事件也告一段落。但是扎克伯格在国会面前就剑桥分析数据泄露事件作证,以及扎克伯格承诺修复Facebook作为其新年决议一部分的五个月后,公司重组发生在一个月之后。如果在Facebook的解决方案中增加区块链主动性,可能会导致来自政府的更加严格的审查。   同时Facebook也尝试通过WhatsApp和Instagram这些新平台让自己的营收继续保持增长。   上个月,WhatsApp的联合创始人Jan Koum宣布自己即将离开这家公司。作为本次结构重组的一部分,大多数Facebook应用都会拥有一个新领导,除了Instagram,这款应用将由其首席执行官Kevin Systrom继续负责。   本周二,Facebook宣布Cranemere的首席执行官Jeff Zients加入公司董事会。Facebook表示Zients会加入稽查委员会,同时Kenneth Chenault也会成为董事会的新成员。   从Facebook建立区块链部门的事件来看,区块链技术改变各行各业的节奏只会越来越快。社交网站对用户信息的储存与处理急需透明化公开化,可以说Facobook和区块链存在着天然的相性。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人力资源行业也是一个需要将候选人信息和公司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领域。所以如果你是HR,如果你是与人力资源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人力资源行业将会是你未来职业生涯重要的关注点。   人力资源领域对区块链技术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从员工招聘,工资发放,智能合约,零工经济,福利奖励,背景审查,学历证明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两者未来的紧密联系。 什么是区块链,HRTechChina网站上有很多区块链的普及文章和内容介绍,您可以点击这里访问"HR区块链" 详细了解。 每一项新技术诞生,我们必须看看我们可以用其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所以HRTechChina特别发起了这次5月25日人力资源区块链的论坛,邀请了区块链中的超级大咖与行业应用的实践者们,一起给大家分享交流区块链在人力资源中的场景和应用,以及未来的机会和挑战。   详情可以点击这里。
    硅谷
    2018年05月10日
  • 硅谷
    国内区块链大佬们在3点群开撕的时候,硅谷在做什么? 摘要: 硅谷在这次区块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然取代华尔街成为中心,但是硅谷在不久的未来也必然会被去中心。   斯坦福钟楼 3点群里面的陈伟星和朱晓虎的互怼话音引起了广泛媒体聚焦,其中陈伟星的”朱啸虎想死在旧社会,我想活到新世界”的名言更是刷屏各大朋友圈。在旧社会和新世界争论热度未退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走访湾区,参加了几个区块链的活动,期间深入感受了一下美国”旧社会”和“新世界“的碰撞与共识。 传统产业面对区块链创业公司的挑战 硅谷现在区块链热度持续升温。大量传统行业的公司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同时也开始关注构建在区块链技术及代币激励基础上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可能对传统行业及传统互联网行业造成的冲击。几天行程中遇到的和包括ibm,通用汽车,沃尔玛,google,和众多银行,传统投资机构及链圈币圈的各行各业专家们,各自代表不同的技术,利益的潮流,观点和立场,都有机会能一起进行观点碰撞讨论。 尽管不同的行业,公司,出于不同的立场和利益,对于区块链,代币,数字资产化,去中心化等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观点严重的对立,但是,有一点无疑是渐渐在形成共识:区块链的产业升级甚至是产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开始向传统产业扩展,不管被动还是主动,传统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定需要面对以区块链技术思维及代币资本武装起来的一大波的“门口的野蛮人”的挑战。 传统产业对区块链,代币及去中心化的未来新世界报着即恐慌,又希望拥抱的矛盾心情在逐渐的一点点试探的开展区块链业务试水。 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 以区块链-智能合约-数字货币体系形成的生产关系重构必将首先重新定义整个货币金融甚至经济体系,传统银行,保险,投资等业务及其中心节点华尔街在这次硅谷所领导的产业升级当中将完全没有还手之力。“Kartik对华尔街硅谷的关系及后硅谷时代评论道“硅谷在这次区块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然取代华尔街成为中心,但是硅谷在不久的未来也必然会被去中心。硅谷的以‘大公司->vc->形成新的大公司’为基础的中心化生态体系必将在传统VC及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不断的被去中心化浪潮中被反复冲击而消弭,最后仍可能存在的中心点,可能也就剩斯坦福这个灯塔了”。 的确,硅谷的传统VC目前的情况有点“朱啸虎”,对于正在发生的“王利杰”式的“煎熬”仍处于适应的过程中,对从“投项目”到“要额度”的方式和角色转变仍无法适应,当然少数已经完成角色变化的VC已经开始从“煎熬”期,像“疯狂”过渡,部分参与早的,已经开始实现收益,进入到“膨胀”阶段。 而Kartik所描述的“硅谷取代华尔街”和“硅谷被去中心”这两个阶段的现象,其实开始同时出现,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兴区块链金融公司离开华尔街,拥抱硅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因为有了新的去中心化的融资渠道,开始不在需要在房租人工成本高昂的硅谷设置总部甚至分部。 当然,不管数字货币多么凶悍,法币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仍然有着广泛的共识和现实资产及政府的背书,所以在绝大多数的市场和应用场景中将会广泛存在,而包括华尔街在内的传统金融体系也在通过大量的采用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和架构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ibm的hyper ledge和ripple加密币与现有银行业务体系的结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使用方便的(user friendly),有银行提供服务的,政府及资产背书的货币也是一种共识“,omniex的CEO Hu Liang对未来金融的看法非常清晰。 传统金融产业也将会积极投资区块世界中产生的新的资产,从而保证自己跟上潮流。同时传统金融行业也会利用自己广大的用户群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法币/虚拟币的对接中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虚拟货币将会刺破现在法币的泡沫。这几乎是所有硅谷专家学者的共识。 数字货币毫无疑问处于泡沫期,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光是数字货币的泡沫本身,而是数字货币这个泡沫对现在全球经济这个大泡沫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政府机构和个人应该以什么姿势面对即将到来的泡沫破灭。 Kowala的CEO Eiland Glover认为,在数字货币的冲击下,美联储的量宽的政策应继续执行,从而保持传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维持市场泡沫,并期待下一个产业革命的到来而带来的生产力迅速增长从而消化市场的泛滥的货币。 在这次泡沫破灭后,法币将几乎肯定会面对数字货币的受众继续扩大,人民资产继续向数字货币转移,法币将开始由全流通货币像实体财税货币转变,这无疑将意味着政府财税收入下降,控制力减弱。由此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否继续量宽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否发行去中心化法币,是否减少法币流通中的各项控制,是否给与数字货币与法币平等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政府是否愿意从原来的裁判加运动员的角色,转变成单纯的运动员,这些都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问题。而由于美元的全球流动性,美联储将会首先面对以上的挑战。 比特币价值/价格缺乏共识 比特币价值/价格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一个在酒店前台年轻服务生的闲聊让我印象深刻(没错,斯坦福的酒店前台服务生也有自己的数字货币价值理论)。 “比特币及其基于的所谓的pow的价值体系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意义,举个例子,如果我用两小时蹲坑狠努力弄出的一坨翔,你会觉得有价值嘛?不管花了多长时间,消耗了多少能量,仍然还只是一坨翔啊。“小服务生说。 相比比特币,以太坊之类的加密货币价值部分是建立在平台所能提供的功能的基础上。毕竟以太坊可以用来开发其他的DAPP,而目前比特币对这方面的支持明显不足。当然,我们不应否认比特币的品牌价值,作为开山鼻祖,比特币的品牌覆盖肯定是全球最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价格有一定的依据,只不过这个依据是否能支持现在的价格,这可能就完全是一个主观判断了。 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及传统产业的对策 ”最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那些原来活在法规壁垒中的企业们,在温室里面久了,突然要面对严酷的寒冬,他们必然会是最先倒下的一波。随后所有依靠垄断而赚取通路费,中介费,交易费的各自互联网巨头将会是下一波“,创业公司stepstone的yuanyuan yue评论。 加密币和区块链驱动的去中心化产业升级的影响是广泛而全面的,我们现在看到去中心化uber,去中心化亚马逊,去中心化社交媒体都已经纷纷出现,传统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公司们抵挡的唯一方式是把自己业务彻底代币化,去中心化,甚至让公司变成非盈利组织,以顺应趋势。但是这又会面临现有股东的极大阻力,谈何容易。 也许一个能让各大公司都比较好像股东交代,又能不错过这波浪潮的方式是:互相去对方的中心化。google做去中心化facebook,facebook做去中心化电商,亚马逊做去中心化手机,苹果做去中心化netflix。其结果是保证相互最后去中心化。 从短期来说,区块链,去中心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提升效率,提升品质,降低成本。而传统企业通过采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及组织架构,也能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在股东利益和客户利益中找到最优的平衡。而中心化的组织将比去中心话的组织在执行力上更容易取得优势。毕竟中心化的组织不需要每做一个决策都要消耗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的达成共识。 大公司在拥抱新的趋势的时候在用户群,资金及可调度的资源上有先发优势,可以更快的采用新技术和对新模式进行试错从而可能更快的完成范式转化。 而去中心化电商Ecoinmerce的合伙人Luke Lappala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意见“沃尔玛再怎么去中心化,提高效率,仍需要赚取十几个点到几十个点的销售差价,才能保证股东的收益;而未来的去中心化电商,由于其去中心化的本质,除了运营所需的成本外,完全不需要赚取股东所需的利润。从用户获取产品的性价比来说,传统电商将完全无法与去中心化电商抗衡”。 后比特币时代和区块赋权的高度个人主义的未来世界 硅谷的同行们不但关注区块链时代对技术,经济的影响,他们同时关注对个人,对社会的挑战。 “不要只关注我们怎么能从区块世界中赚钱,以及区块世界能为我们做什么,同时也要问问我们如何去拥抱这个世界,如何提升我们自己,以能成为未来区块世界中合格的一员。”区块链传道者James Sower如此说到。 比特币一出生就打着银行体系和法币的挑战者,和去中心化货币的旗号,但其发展到今天,其中心化的趋势已有所显现,其POW的缺陷也开始为业界所了解。从未来看今天,我们也许会发现,比特币只不过是一个准去中心化的不完善的数字货币,未来可能有更加去中心化的更完善的数字货币取代比特币而被广泛采用;更有可能的是,未来世界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单一占用多数市场份额的去中心化货币,未来的市场可能是由百万,千万,上亿种不同货币组成。加密币权利将成为不管个人还是组织的一个基本权利。 再小的个体在这个体系当中都将能享受到区块赋权的高度个人主义以及在此之上可能出现的再次的人文主义复兴。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及其之上的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其仍只是人类的一个工具,本身并无善恶。我们作为工具的主人,如何使用工具和如何制定使用工具的规则将决定使用工具产生的结果。我们只有心存善念,制定符合人性符合基本道德的工具使用规则,我们才可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区块世界。 来源:钛媒体
    硅谷
    2018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