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
美国初创公司们为何挣扎于深渊之中?
即使是资本高速膨胀的过去几年,企业家们发现一个状况:打造巨头、持续性的公司变得越来越难了。这对创新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呢?
文|James Surowiecki,编译|天然卷
过去几年,一系列的创业融资事件充斥于美国的各大城市,当你回头环顾时,我们会理所当然的相信我们生活在的是一个创业国度。
创业成本的暴跌、数字化工具的普及、早期融资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多样的产品服务、泡沫般互联网初创公司浮出水面,《经济学人》称这种现象叫做 “Cambrian moment”。举例说,从2007年到2012年,硅谷拿到种子轮融资的创业者增加了近两倍。过去5年,风投基金们投资总额达2380亿美元,如今已有200多家科技公司被称作独角兽,其中每一家估值都超过10亿美元。
然而,一批经济学者表示美国创业精神处于下滑趋势
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更糟糕的是,这次滑坡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2014年的时候,经济学家 Ian Hathaway 和 Robert Litan 曾在 Brookings Institution paper 上撰文表示,美国存活不到1年的初创公司在 1978-2011 期间已经倒闭了近一半,尤其是 07-09 年,倒闭速度更是如峭壁一般,虽然之后又有一定缓慢的复苏。
据商务部消息,自2000年以来,美国土生土长的初创公司数量正呈现锐减趋势,同样这也导致美国本土工龄少于1年的打工者数量减少。事实上,尽管当时国家人口数量要少,但2013年美国创业公司的数量却比1980年来的略少一些,所以说这种减少趋势并非是老龄化导致的——真相可能就是,如今的美国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开创自己的事业。正如 Hathaway 和 Litan 所说,这一现象几乎遍及美国整体经济的各个领域,甚至是高科技行业。
所以是说,美国人已经渐渐失去冒险欲了吗?
并非如此。前面也提到了,创业公司的数量正在下滑,但其中大多数集中在生活类刚需行业内(经济学上是这么说的吧)。这类创始者似乎对于创建一家大公司没什么兴趣,他们的创业初衷在于干他们喜欢的事,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独立,避免了跟老板们打交道,等等。最近几年,数据表明以这类标签的创业者已经越来越少。
不过,创业公司大群体中,仍有很小的那一部分创业者与上述所说的创业者有所不同:从最开始,他们就希望做成一家大公司。这些公司的创始人正是那些有潜力成为 “转折意义” 的人,或许就是下一个 Jeff Bezos 或 Elon Musk,他们也正是我们平日称作的:初创公司。
这类创业者其实只是美国创业公司的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历史意义上来说,经济学家 John Haltiwanger 和其他研究者曾表示,他们提供的互联网工作岗位实际上是一股难以估量的力量。
Haltiwanger 和他的同事们称之为 “高速增长” 型公司(每年以超过25%的比例贡献工作岗位),这类公司数量大概只占所有创业公司的 15%,但他们却提供了其中近 50% 的工作岗位,而且这些年轻公司们投资得更多,一定程度上,他们在研究创新上也明显做得要来的更多。
一如既往,这些野心勃勃的创业公司诞生速度不减当年,但是如果他们不能以一种有效、系统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的话,想实现长远的成功是很难的。另外,如果我们试着去研究这些初创公司对于整体经济和创新的影响,这些公司在这之中起的份量却是最重的。
据 Kauffman Foundation 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最近几年,该类型的高质量初创公司如春笋般开始冒尖。据 MIT 经济学家 Scott Stern 和 Jorge Guzman 报告显示,1988-2014年期间,美国共有15个州的初创公司数量并未呈现长时间的下滑。
Stern 和 Guzman 还发现以下几点可能成为 “高速增长” 型公司的特征:在德拉维尔州注册的,有注册专利的,不是根据创始人名字命名的。他们有发现这类初创公司的比例并未下滑,事实上,2014年更是见证了创业公司们增长潜力的第二次,比如说在旧金山湾区这样的地方,并不令人惊讶的是,高质量初创公司的比例始终处于一个。
今天的科技圈是已经被 Google/Amazon/Facebook 等巨头所统治的世界
但还是有一个问题。尽管 Stern 和 Guzman 表示 “高速增长” 型初创公司的比例增长速度一如既往,但是如今这些公司不再能像过去那样成功了。研究者认为,虽说新想法的数量和创新潜力继续增长,但拥有有效系统的商业模式的初创公司却呈反比之势,尽管依然有很多的种子种下去,却少有参天大树了。
对此,Stern 和 Guzman 并不清楚其原由。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原住居民” 变得越来越强。但是,有一个想法依然成立: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商业环境,巨头也可能随时就被颠覆,竞争优势不再像过去那样难以逾越。就近来说,多个逻辑条理很清晰的例子,亚马逊如何从一家书店零售商达到了今天的电商巨头,电子下载和流媒体如何影响了曾经的唱片产业。
但如同 Hathaway 和 Litan 所说的那样,过去30多年以来,美国产业形态越来越集中,“原住居民” 们变得越来越强大,这几乎存在于美国各个行业。所以说,对于已入驻居民来说,优势变得越来越大,而对于新入行的来说,这就相对而言处于一个劣势了。
甚至是在科技行业,各个行业无数的创业者开始为分得一杯羹而艰苦奋斗,但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这个反差就越来越大了,今天的科技圈是已经被 Google/Amazon/Facebook 等巨头所统治的世界。
短期来看,巨头林立并不是什么大事。毕竟 Google、Amazon、Facebook在研发上都投入巨大,比如说 “登月计划”,这些科技巨头在人力资源方面也保持高速前进。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国经济需要更多的 “高速增长” 型初创公司,他们能提供新的工作岗位方面,还能推动技术性创新。
201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原住居民” 们更加倾向于利用开发现有技术和渐进式的创新。与之相对应的是,Kauffman Foundation 报告表示初创公司更可能以前沿科技突破市场。
这意味着,科技的未来掌握在少数科技巨头的手里,这并非我们所期待的。我们想要的是科技巨头和独立初创公司们共处的一套强大的业内生态系统。保持竞争性、为革命性的企业家们创造机会,为了保证未来科技不会停滞,这或许会是最安全的举措了。
本文由B12综合technologyreview.com编译。
-
美国
估值虚高融资困难?2016年美国初创企业融资详情全析
来源:猎云网 编译:堆堆
2月5日的股市大跌进一步加深了许多初创企业创始人和投资者的恐惧心理。也许,非公开市场以及公开市场的估值确实有些虚高了。据业界人士表示,筹备融资和宣布融资结束之间存在6周到12周的时间差,因此第一季度内完成的融资轮通常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进行的。
在此次分析中,我们会就融资交易数量、资金分布以及平均融资数额来评估今年美国初创企业获得风投融资的趋势。
整体融资情况
2016年1月至3月美国公司获得的融资总额已经大幅度超过了2015年第一季度。今年第一季度内美国公司共完成了979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达到150亿美元。而去年同一时间段内共有742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达到49亿美元。
相比去年四月,今年四月的融资轮数量减少了29%。去年四月有302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45亿美元,而今年四月共有215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28亿美元。
种子轮&天使融资
2016年第一季度内的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数量要远远超过2015年同一时间段。今年第一季度内,美国共有441宗种子轮&天使轮融资交易,而去年同一时间段内只有251宗融资交易。
尽管这些融资是在第一季度内完成的,但我们不排除它们是在早之前开始的(至少早于2月5日前)。从投资者与创始人决定合作到媒体报道融资完成,这两件事之间往往存在6-12周的时间差。
四月的天使轮和种子轮数量比去年同一时间段减少了33%。
今年四月共有69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1.29亿美元,而去年四月共有103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1.4亿美元。尤其是与去年四月相比,今年四月的平均融资数额和融资中值都要有所提升,平均融资数额从去年的160万美元上升到190万美元,融资中值也从去年四月的100万美元上升到170万美元。
这也许表明了一点:就连早期阶段的投资者也开始寻求“风险更小”的投资,这也进一步加固了业内投资小型公司为主的趋势。
五月融资速率起步较为缓慢,头五天内共完成了12宗融资交易,平均融资额稳定在190万美元。
A轮融资
如今有诸多言论宣称A轮融资进入“融资寒冬”。不仅如此,如果你能拿到一份投资条款清单,你会发现创企估值在大幅度降低,但这些数据至今为止都无法清楚说明目前的融资环境。
2016年第一季度内的A轮融资数量超越了2015年同一时间段。今年第一季度内美国共完成了255宗A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23亿美元。而去年同一时间段内共有201宗A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19亿美元。
相比去年四月,今年四月份的A轮融资数量减少了17%。去年四月有87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6.73亿美元,而今年四月只有72宗A轮融资,融资总额为6.26亿美元。
A轮融资的月均融资数额在2015年5月达到了顶峰,数额为1480万美元。之后在2016年4月,平均融资数额低至了870万美元,而去年同一时期的数据为770万美元。
五月融资起步良好,头五天就完成了15宗融资交易,平均数额为1180万美元。
B轮融资
2016年第一季度内的B轮融资数量要略微低于2015年同一时间段。今年第一季度内共完成了137宗B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27亿美元。而去年同一时间段内共有140宗B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30亿美元。
相比去年四月,今年四月份的B轮融资数量减少了37%。去年四月有57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14亿美元,而今年仅仅只有36宗B轮融资,融资总额为8.54亿美元。
B轮融资的月均融资数额在2015年11月达到了顶峰,数额为2800万美元。之后在2016年4月,平均融资数额低至了2370万美元,而去年同一时期的数据为2430万美元。
五月融资起步情况则让人有些玩味,头五天内完成了8宗融资交易,但平均融资数额仅为1060万美元。
C轮融资
2016年第一季度内的C轮融资数量超过了2015年同一时间段。今年第一季度内共完成了83宗C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39亿美元。而去年同一时间段内共有72宗C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20亿美元。
相比去年四月,今年四月份的C轮融资数量减少了12%。去年四月有25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6.84亿美元,而今年仅仅只有22宗C轮融资,融资总额为5.21亿美元。
在Magic Leap以及Oscar获得的巨额融资的促使下,C轮融资的月均融资数额在2016年2月达到了顶峰,数额为7940万美元。2016年4月的平均融资数额为2370万美元,而去年同一时期的数据为2740万美元。
五月融资起步较快,头五天内完成了11宗融资交易。在Pivotal以及Via Transportation融资完成的促使下,五月的平均融资数额为5010万美元。
D轮融资
2016年第一季度内的D轮融资数量要低于2015年同一时间段。今年第一季度内共完成了40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达到14亿美元。而去年同一时间段内共有46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达到20亿美元。
相比去年四月,今年四月份的D轮融资数量减少了47%。去年四月有17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7.81亿美元,而今年仅仅只有9宗D轮融资,融资总额为2.89亿美元。
D轮融资的月均融资数额在2014年6月达到了顶峰,数额为1.323亿美元。之后这一数据就被Uber获得的价值12亿美元的巨额融资给推翻了。2016年4月的平均融资数额为3210万美元,而去年同一时期的数据为4600万美元。
五月融资起步较为缓慢,头五天内仅完成了一宗价值4000万美元的融资。
后期阶段融资(E轮、F轮、G轮融资等)
2016年第一季度内的后期阶段融资数量要低于2015年同一时间段。今年第一季度内共完成了23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达到42亿美元。而去年同一时间段内共有32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达到61亿美元。
相比去年四月,今年四月份融资数量减少了46%。去年四月有13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7.93亿美元,而今年仅仅只有7宗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为3.72亿美元。
在Uber28亿美元的巨额融资以及其他16宗数额超过5000万美元融资交易的促使下,后期阶段融资轮的月均融资数额在2015年2月达到了顶峰。2016年4月后期阶段融资轮的平均融资数额为5310万美元,而去年同一时期的数据为6100万美元。
五月与四月的融资情况不相上下。头五天内仅完成了2宗融资交易,平均数额为8000万美元。
-
美国
从美国企业级服务市场看 “通用型SaaS” 与 “垂直型
一. 全美 SaaS 行业
1.公司概览
2015 年作为中国企业级服务的元年,SaaS 行业不断受到各方的热切关注。随着通用型 SaaS (Horizontal SaaS) 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垂直型 SaaS 工具 (Vertical SaaS) 近期也正逐渐成为技术企业、创业公司、资本创投重点关注的话题。相较于中国, 美国的 SaaS 行业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不论是通用 SaaS 或是垂直 SaaS,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层出不穷。公众公司在整个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是相当活跃。下表按照市 值排序列出了美国 SaaS 行业的代表公司。
2.小结
上表按照市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列出了目前在美国上市的 42 家 SaaS 软件企业, 市值总计约 1370 亿美元。服务领域广泛,从 CRM、ERP、人力资源管理、企业 流程管理、医药诊所服务到市场营销、视频分享、在线财务、房屋租赁等等。
Ultimate Software 于 1990 年建立,为最早具有软件即服务概念的企业。公司产品 主要服务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其核心功能包括:人才雇佣、工资单核算、 绩效管理、健康保险、预算、激励、退休等等。Upland Software 于 2010 年成立, 属于 SaaS 公众公司中最年轻的软件服务商。公司以 SaaS 模式向企业提供工作流 程管理服务,包括工程管理、项目协作、工作流程自动化等等。
前 6 大公司市值总计约 970 亿美元,占比约为 70%。公司名称及领域涉及: Salesforce ( CRM)、Workday (人力资源管理)、ServiceNow (企业流程管理)、 NetSuite (ERP)、Ultimate Software (人力资源管理)、Athenahealth (医院健康数据管 理平台)。
80%左右的 SaaS 公司都没有盈利,市值排名前 4 的 SaaS 服务商截止到最新财季 每股盈利均为负。其余盈利的公司中,P/E 值显著偏高,反映了市场对于 SaaS 公司的高成长预期。
二. 通用 or 垂直
1. 垂直 SaaS
伴随着 Opentable (OPEN.O),Fleetmatics (FLTX.N), Textura (TXTR.N), 还有 Veeva Systems (VEEV.N) 等垂直 SaaS 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后,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被 Kenandy, Procore, Mindbody, CareCloud 和 Doximity 吸引。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大部分行 业仍过度依赖传统技术、人力和服务解决方案,并没有真正的采用 (甚至说没有接 触) 云化的解决方案。因此,垂直 SaaS 对行业的改造未来大有可为。
但是,怎样去定义真正的垂直 SaaS?垂直 SaaS 来源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垂直整合概念。 在一个十字坐标轴中,Y 轴代表公司 A 的供应链 (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公司 A 的 销售方案完全不同) 解决方案,X 轴代表市场中每种潜在的客户类型。如果做平行 积分 (沿着 X 轴去做积分),意味着公司 A 坚持做到自己能够做的 (生产,物流, 销售),即尽可能多的获取客户即可。但如果做垂直积分 (即沿着 Y 轴去做积分), 公司 A 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如何把某一种类型的客户服务好。在这样的场景下,垂直 SaaS 公司需要集中精力服务于特定类型的行业客户,同时提供更加贴身、有针对性 的行业解决方案去获得市场份额。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虽然垂直型 SaaS 整体可获得的市场份额是少于通用型 SaaS 的, 但是垂直型 SaaS 的目标客户更加具有同质型,反而让这种类型的创业公司的增长速 度更快 (为了保持竞争力,一个行业内的企业通常会紧密观察对手从而做出跟风性 购买),同时拥有更强的行业渗透 (因为竞争对手较少)。从观察来看,早期软件从 业者们倾向于通用型 (horizontal) 的解决方案,因为这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市场份 额。因此,时至今日,很多明显的行业痛点问题依旧没有被解决。
在理解了垂直 SaaS 概念之后,更重要的是去研究通用型 SaaS 和垂直型 SaaS 在商业 实践中的不同之处。我们将美国几十家上市 SaaS 公司的运营和财务数据做了一些研 究,针对垂直型 SaaS 和通用型 SaaS 中的一般公司,对比了一些具有普遍衡量意义 的核心数据。分析维度主要覆盖:运营,营收,盈利以及其他可比等几个方面。
2. 运营
垂直 SaaS 公司平均有 2200 名员工,比通用 SaaS 公司多 500 名左右。对于这两 个组来说,每位员工基本上对应约 1600 万美元的企业价值 ($1.6M in EV per employee)。所以,不论是垂直 SaaS 还是通用 SaaS,每单位营收的增加需要相同 的人工劳动力付出。
垂直 SaaS 的平均 EV 较通用 SaaS 的平均 EV 低了约 13 亿美元,但是中位数却高 了 13 亿美元。这个对主要说明虽然垂直体量通常较小,但总体估值主要集中 在 10 亿~30 亿美金的范畴,但通用型 SaaS 公司的估值更加多元化。
从 SG&A 占营收比来看,通用 SaaS 公司的平均值要比垂直 SaaS 公司的平均值高 出 35%左右。即使考虑 EV 的权重,SG&A 在通用 SaaS 的占比还是高于在垂直 SaaS 的占比。
较快的收入增长对于通用 SaaS 企业来说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市场和营销费用。但 是,即使对于垂直 SaaS 的代表公司 Veeva (VEEV.N) 和 DealerTrack (TRAK.O),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依旧保持了较低的费用率,常年是在 20%~30%左右。 能够对其做出有效解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特定行业内竞争激烈,垂直 SaaS 公司 往往利用行业内公司 “跟风购买” 的特征去扩大营收。
3 . 营收
以平均值来看,垂直性 SaaS 的收入高些,但营收增长速度慢于通用性 SaaS。
更加有趣的是,垂直 SaaS 公司的 EV/ 收入比的中位数比通用型 SaaS 公司低出 1 倍左右。伴随着 SaaS 行业从 2014 年整体估值的逐渐回落,只有 2 家垂直 SaaS 公司的 PS 大于 10 (Veeva (VEEV.N)& Demandware (DWRE.N),但通 用型 SaaS 公司有 11 个左右。
垂直 SaaS 公司估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细分行业较小的市场空间, 或者更可简单归结为垂直 SaaS 的相对不太成熟的盈利模式 (因为我们并没有看 到较多的 IPO)。
目前还没有垂直型的 SaaS 公司有接近于 FireEye (FEYE.N) 的 130%的年收入增长 率。同时,还有 5 家通用型 SaaS 公司的增速高于 Veeva (垂直 SaaS 增长的领头 羊)。
4. 盈利性
从资本市场上看,垂直 SaaS 企业要比通用 SaaS 企业的盈利性好很多。从 EBITDA margin 角度来看,垂直要比通用平均高出 30%左右。绝大数的垂直 SaaS 公司都 在挣钱,但是通用 SaaS 公司在赔钱。
部分可能给出的解释目前市场上有更多的通用型 SaaS 公司,正在经历高速增长, 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垂直 SaaS 企业由于客户类型本质的更加趋同性,它们能 够在资本支出方面更加节省。例如 Veeva, 它的 margin 大概在 22%左右。通用型 SaaS 策略更多追求宽泛的客户获取数量,要求更高的营销与市场费用支出,进 而导致了负的利润率。其中典型的例子如 Bo (x BOX.N) 还有 Zendesk (ZEN.N), 基本上 EBITDA margin 都在-50%~-60%左右。
5. 其他可比。
最后,可以从营业年限和总部地址这两组与财务相关性较低的数据来观察一下 SaaS 公司。近期由于垂直 SaaS 行业的空前火热,在对这些垂直 SaaS 公司研究后, 较为出人意料的是在众多公众公司中,垂直 SaaS 公司平均比通用 SaaS 公司要早 6 年成立。近期涌现出来的垂直 SaaS 公司仍然是非公众公司。超过一半的公众 垂直 SaaS 公司是在 2000 年之前成立的,这个可能可以帮助解释整个行业拥有较 低的增长率,较高的利润率和比较低的估值。
从地理维度看,绝大部分的通用型 SaaS 公司都建立在湾区 (Bay Area) 附近,比例 接近 60%。垂直 SaaS 公司中只有约 25%的总部在加州,15%的总部在东海岸, 很多的比较成功的创业公司基本上是由行业专家所建立。但是,通用型 SaaS 公 司通常是由在硅谷工作的技术工程师创办。
三、 结论
目前美国的 SaaS 行业发展已经很具规模,在每个垂直细分领域内皆有巨头或初步的 软件服务商。反观中国,目前在 SaaS 的各细分领域还没有真正的巨头。换句话说, 在中国,若在投资领域提前布局,未来 SaaS 领域极有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即 一家极具规模的 SaaS 软件企业可以在多个细分领域拥有话语权。
文章作者和创科技:郑林鹏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6491.html
-
美国
二月份至少18家美国科技企业进行了裁员
[摘要]雅虎裁员1500人,黑莓裁员200人,Zenefits裁员250人。
BI中文站
在即将进入2016年之际,科技公司曾经疯狂招人。不过,随着雄心勃勃的商业增长计划逊于预期,这些公司现在又开始大规模裁员。
招聘企业Zenefits周五宣布裁员250人,这只是席卷科技行业裁员潮的一个缩影而已。
据市场研究机构DataFox的数据,在过去的2月份,至少有18家科技企业,或与科技相关的企业进行裁员,而且这些还只是那些已经被报道的企业。
美国老牌互联网公司雅虎将裁员15%,总人数将超过1500人。加拿大智能手机制造商黑莓将裁员35%,减少200个工作岗位。数据情报收集技术开发商DataGravity也在2月份开始裁员,以降低成本。
市场增长放缓以及企业财务前景堪忧是眼下这轮裁员潮发生的大背景。那些拥有较强增长、丰富现金储备以及可控资金消耗率的企业依然发展良好,而这三大因素一旦有一方面出现问题,企业就可能开始伺机减少开支。
虽然在上一个月有不少公司进行裁员,但随着市场收紧,这一趋势或将延续。风险投资公司Khosla Ventures合伙人基思•拉波伊斯(Keith Rabois)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这些公司的员工数量过剩。
拉波伊斯说:“我认为科技企业或许在过去四年中招聘员工的数量太多。我认为科技公司的平均超员率在25%至50%。”
这不仅仅是硅谷初创企业的问题,美国大大小小各种企业都在开始收缩,以下就是各家公司的裁员情况:
(李路)
-
美国
调查显示:2015年美国远程办公人数比例接近50%
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随着电信业的发展,渐渐朝着随时随地远程办公的形式转化。据新泽西理工学院在线MBA项目调查统计的最新数据,近来美国远程办公人数比例进一步提升,现在已占到职工总数的48%,其中5300万为自由职业者,他们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7150亿美元。自由职业者中又有4成为独立合同工,27%为兼职者,18%为多元化工作者,10%为短期临工,5%为自由职业主。
他们发布了一系列信息图表来直观地表达这一新兴的工作群体,至于雇佣远程办公人员的企业多位来自高新科技企业,比如亚马逊、IBM、SAP等,这些信息图表同时提供了一些如何管理虚拟团队的建议,标识出最好的自由职业雇佣网站以及评价积极的站点。
自 cnbeta
-
美国
美国在线教育的崛起:开放课程将会“吞噬”传统课程
导语:免费、自选的开放课程正在快速取代传统学校里的教科书,而且,人们似乎也非常欢迎这种转型。
本文作者Eric Westendorf,是在线视频教育平台LearnZillion的联合创始人
你知道个人电脑,手机,以及数码相机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一开始都不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是当某个临界触发点到来,忽然,它们就会呈爆炸性增长。
在过去的一年里,笔者相信“开放课程”,或者说是那种可自选、且免费的课程,在K-12教育领域里出现了类似的转折点。(注:美国基础教育的统称。“K12”中的“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园),“12”代表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三)。“K-12”是指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因此也被国际上用作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选择传统教育出版社(比如培生集团)发行的教科书,而是选择开放课程,这种现象再以往从未发生过。
这种转型是极受欢迎的,使用开放课程,也被人称为开放教育资源(OER),能够节省一个学区的教育开支。当各大学区开始选择免费课程,意味着他们无需在印刷教科书上花费太多,只需选择一个能够管理数字化课程的网页平台即可。而相比于过去学校在教科书上动辄花费数百万美元,如今开放课程的费用大大减少了,事实上,如果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最多也就50美元。
多年以来,美国各大学区最发愁的就是节约成本,而且从一片空白,到东拼西凑规划课程也让老师们伤透了脑筋。现在,其实也是第一次,“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学习了!”因为,学校可以尽情使用开发课程。举个例子,教育网站EngageNY上提供的课程,能够满足幼儿园到12年纪老师教授数学和英语的需要。不仅如此,在课程评级网站EdReports上,EngageNY旗下的K-8数学课程是唯一一个获得最高评级的课程。而传统教育出版社(比如Go Math,Houghton Mifflin Harcout)出的小学数学教材,由于不符合全新的教育标准,而被评级为“不符合预期”。
然而,如今的转型只是一个开始,开放课程将会“吞噬”传统课程,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来看看以下四大原因:
1、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
完成数字化升级的学校越多,选择的开放课程也会越多,为什么呢?因为通过互联网,老师可以轻松访问开放课程,通过在学校部署高速宽带,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收获更多互联网教育资源。
预计在未来的五年时间,美国将会投资超过80亿美元升级教育宽带(E-Rate),确保99%的学生可以轻松访问互联网。而且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学校能更容易从传统教材转换到开放课程上去。
2、完整,开放的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
上文提到的EngageNY是教育界人士访问开放课程的一个选择,但实际上,市场上还有很多提供类似开放课程的教育平台。
K-12开放教育资源协会( OER Collaborative)得到了全美11个州的支持,旗下包括了州立学校主任官员委员会(CCSSO)和The Learning Accelerator(TLA)两大组织。该协会正在帮助开发多种全课程,高质量的开放课程。
笔者本人是在线视频教育平台LearnZillion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开放课程领域里的一份子。我们开发完整的K-8数学课程,希望能够突破教育出版商和老师之间的障碍。我们平台上有一支由140名老师组成的“梦之队”,他们来自全美38个州,我们根据老师的专业知识,授课经验,以及团队合作技巧,从4千名应聘者中精挑细选出一批最优秀的老师。我们的老师有很强的竞争力,绝不比任何一所高校里出来的老师差。
一旦选出一名优秀的老师,他们将会被安置在一个五人组团队里面,由一名数学专业教师带领,负责一系列课程规划,就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最终构建出一个庞大的课程框架。
-
美国
美国大数据创业公司总结-融资篇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比如,美国的大数据公司虽然很多,但是billion或者近billion级的不多,例如hortonworks, cloudrea, splunk, teradata。下面是个人分析的一些可能原因:
大数据技术分散,以开源为主,很难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市场,占领主要市场份额。
大量企业用户还是以传统数据库技术为主,新兴的大数据技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技术。
大数据用户需求分散,往往需要针对特定案例做定制化解决方案,所以大数据公司比较难上规模。
从成功的几家公司来看,如果能抓住某些大数据通用需求,提供通用解决方案,扩大用户基数,那么还是有机会做成billion级别的公司。另外,公司需要有技术前瞻性,培育或投资于未来潜在大数据技术,这样才能在大数据技术成熟之际抓住市场和用户,从而得到自身的快速发展。
via:segmentfault
-
美国
泡沫来了?去年美科技业裁员创2009年以来新高
[摘要]2014年,美国企业的裁员总数为483171人,而科技行业在其中占21%。
求职服务Challenger, Gray and Christma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尽管科技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但2014年成为了自2009年以来美国科技行业裁员最严重的一年。Challenger, Gray and Christmas帮助被辞退的员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2014年,惠普和微软等大公司的重组导致科技行业裁员人数达到100757人,较2013年增长77%。这是自2009年以来,这一数字首次突破10万人。2009年是最近一次美国经济衰退后的第一年。
在所有这些裁员中,有59523人来自计算机行业。电子行业的裁员为19408人,较2013年上升超过一倍。电信行业的裁员同比增长68%,至21821人。
2014年,美国企业的裁员总数为483171人,而科技行业在其中占21%。微软进行了1.8万人的裁员,而惠普则裁员1.6万人。思科、英特尔和赛门铁克2014年也宣布了大规模裁员。(李玮)
Re/code中文站 1月22日报道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