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定位中小企业,微软发布轻型CRM管理应用 今日,微软发布一款轻型CRM管理应用Customer Service Manager,帮使用Office365及Outlook的企业跟踪客户的活跃度。 具体来说,该产品内嵌在Outlook中,获得授权后,可自动整合并跟踪销售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邮件、会议电话、每日任务、笔记、文档等。销售人员可将特定任务关联顾客、公司或交易,任务到期时,该产品会通过弹出框提醒业务员。 Customer Service Manager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同步团队所有销售人员的业务信息,有助于团队协作,并且如果某个销售人员没网络信号了,而客户恰好打入了电话,这时其他销售人员能帮其及时处理客户反馈。这一功能可在PC端使用,会先匹配IOS端,随后会开放到其他移动端。 在数据安全方面,微软表示,所有的跟踪都经过保密处理,数据都会保留在Office 365中。 某种程度上,Customer Service Manage与微软的CRM应用Dynamics 365很像,只是后者更强大,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更详细的客户信息。但问题是,中小公司对客户管理的需求没那么高,而且Dynamics 365价格太贵,所以他们往往会使用更轻量级的第三方CRM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年稍早,微软推出了面向小公司的Bookings软件,可帮销售人员自动设定与客户的联系时间表,而本次的Customer Service Manage就整合了Bookings的相关功能。 并且,微软一直在提高其CRM服务的竞争力,除了在今年年初将Dynamics CRM与Dynamics ERP相结合,今年6月微软还斥资260亿美元收购了LinkedIn,将后者的职场关系网运用到Dynamics系列产品中。微软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在今年9月,该公司宣布已与惠普公司签署6年合作协议,后者将会采用微软 Dynamics 产品进行业务管理。此前惠普一直使用的是Salesforce的服务。而推出Customer Service Manage后,微软CRM系列产品将更加完整,可面向大中小等不同阶段的企业。 目前,Customer Service Manage可在Office 365 Business Premium Plan中免费使用。 来源:36氪,作者:Zo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6523.html
    产品
    2016年11月15日
  • 产品
    SaaS正火中小企业需求旺盛 行业独角兽或将诞生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渗透,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也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而这其中,又以企业服务SaaS产业最被看好且发展速度最快。相关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将达375.6亿元规模,较2015年将增长86.68%,未来几年将成长为又一个万亿级市场。 中小企业互联网化  SaaS需求旺盛 此前,科技界一直有观点认为软件正在改变整个世界。2011年,Netscape创始人、硅谷著名投资人Marc Andreessen发表了著名的《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告诫人们“每个行业的公司都必须做好迎接软件革命到来的准备”。短短五年时间,软件的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可视化的批量套装产品到垂直灵活的手机APP再到打开网页浏览器即可应用的云服务,这也导致软件消费方式和用户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海量的中小企业用上SaaS形态的企业级软件与服务,由此引发了SaaS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业内认为行业独角兽或将在这一最被看好的领域诞生,中国有望出现企业级软件巨头。 马云在不久前的杭州云栖大会上提出了心新的“八二理论”,即过去两百年工业经济时代20%的大企业客户就能拉动80%的业务的“二八理论”已经过时,是未来的技术必须支持“即80%的中小企业客户产生80%的价值。目前我国有逾5000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过去不可触及或很难触及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已经全面网络化,针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营销渠道、客户管理、支付方式以及物流网络等,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了成熟的运行套路。在云计算时代的商业,马云的“八二理论”已经是大势所趋。 另一层面,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明显跟不上现场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而企业亦愿意为提升管理效率付费。据一项对中国企业SaaS市场的调研数据显示,已经有68%的中小企业愿意在未来几年为软件付费,其中高达32.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SaaS软件来提升日常经营管理效率,其次有26.2%的受访者表示期望对于SaaS软件的投入能够马上产生一些回报。而中小企业不像大公司有庞大的传统软件和成熟的HR管理体系,他们更多的期望是马上能提升效率的工具,希望花小钱创造更多价值,这就需要灵活简便的SaaS软件来帮助企业管理者。这类软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具有简单的通用型功能,易用性能非常强,使用后能马上产生效果,甚至就是专门为80%的中小企业用户量身定制的。 国内SaaS企业抢食市场  “中国版workday”有望脱颖而出 当前国内不乏优秀的SaaS软件企业。国内领先的ERP软件公司金蝶属于最早布局SaaS的公司之一,号称提供全面企业管理与服务的用友推出了全覆盖SaaS领域的成品;系出豪门的钉钉已经明显占据了移动办公的头把交椅,而由移动销售管理工具升级为一站式移动办公平台的纷享逍客更是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这些企业分别从不同的企业管理角度切入,开发出的相应产品,抢食着SaaS这块市场大蛋糕。 号称“中国版workday”的乾通嗖嗖,则从企业的绩效角度出发,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全方面的解决方案。依托于HR管理行业十余年的经验,乾通嗖嗖创新性地将产品整合进云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为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云服务。 乾通嗖嗖全方位覆盖企业在绩效管理、社保服务、薪酬激励、人才规划、培训发展、员工福利五大人力管理方面的需求。对员工的行为管理是其独特功能点,企业使用过程中,根据员工工作行为和实时轨迹进行数据反馈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执行层面的问题,供领导层调整策略和决策,保证更好的完成既定目标。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退,人工走向智能化是未来大势所趋,传统行业融合云计算,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以更低成本和更高的质量拓展海外市场。因此在云计算时代下,企业软件的未来便是SaaS。当前,SaaS云服务和移动办公领域已引起巨头纷纷布局,随着中小企业的持续旺盛需求和SaaS这一万亿级市场的进一步深化成熟,乾通嗖嗖未来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产品
    2016年11月10日
  • 产品
    Facebook开发人才招聘平台,抢占LinkedIn市场 Facebook打算在公众主页推广招聘平台与LinkedIn抗衡。新的招聘平台可以为Facebook带来更多的流量,而想要招聘人才的公司们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将职位呈现给更多的候选人。 Facebook进军社交人才招聘领域 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Facebook发言人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实验大量的招聘功能。鉴于已经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其Facebook主页发出招聘信息,Facebook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测试页面,让公司能够在其主页创建职位并接受申请。 这项新的功能可以媲美LinkedIn,也可以与目前正在发展中的Work4, Workable, and Jobscore等招聘平台竞争。这些招聘平台帮助企业构建工作申请标签,并把标签嵌入到企业Facebook主页中。早在去年,Facebook测试与LinkedIn相似的个人简介标签时,就有计划开放工作招聘平台。 通过Facebook招聘平台,企业可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Facebook的招聘平台将会添加新的功能,实时更新招聘页面,并提供工作岗位相关信息,例如工作种类、薪资、全职还是兼职等。这种呈现方式可以使招聘信息与Facebook上其他内容区分开来,在庞杂的信息中吸引求职者的注意。 这些招聘广告也将在页面的任务选项卡中显示出来,这是Facebook专门为企业建立的页面,企业可以通过这个页面向求职者发送消息。相比于公司网站的静态招聘页面,企业将通过开放的社交媒体招聘平台会获得更多的潜在关注者。 招聘信息页面将出现“立即申请”按钮,求职者按下申请按钮,网站会启动标准的工作申请流程,并把申请者Facebook上的个人公开信息自动填充到招聘信息表内,这可以帮助求职者快速申请多个职位,无需重复输入冗杂的个人资料。 在应聘者提交求职申请后,企业会收到Facebook Message发送的提示信息。尽管此项举措会促进企业使用Facebook聊天工具,但可能很多企业会觉得通过Facebook的聊天功能接受应聘者的求职申请效率低下,将求职申请发送至公司招聘人员的邮箱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利用强大的数据功能,Facebook将招聘变得更具有针对性 企业可通过支付一定金额,将自己招聘的信息有针对性推送给更多的人,这将会直接与LinkedIn提供的广告功能直接竞争。Facebook的巨大优势是可接触更广泛的人群,获得大量的个人数据,最终提升参与度。 几乎每个人都会在Facebook上填写一份个人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包含了用户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以往的工作经历等等广泛的信息。公司的招聘者可通过Facebook提供的招聘服务和个人数据,更有针对性地投放招聘信息,去接触更符合要求的候选者。由于用户不断地浏览Facebook,这些招聘信息最终很有可能被符合要求的应聘者看到。 作为对比,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LinkedIn创建自己的个人资料,LinkedIn只有4亿多的注册会员,而Facebook拥有将近18亿用户。LinkedIn的大多数用户都是有换工作或找工作需求的人。Facebook却可以接触到没有找工作或打算换工作的用户,这些用户可能会被Facebook招聘平台上企业所发布的高薪工作所诱惑。 当你想要买东西的时候,你可能会在Google上搜索;当你想要找工作时,LinkedIn上的广告会帮忙。而Facebook其实提供的是一种需求,向一些没什么想法的人提供一些有趣的东西,勾起他们的欲望。这也是为什么在谷歌的垄断下,Facebook依旧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并且在广告方面表现优异。 此前,微软以262亿收购LinkedIn, Facebook或许会在这些项目上寻求投资。 本文来自翻译:techcrunch.com
    产品
    2016年11月08日
  • 产品
    巨头来了:微软Office发布企业协作工具Team:直接挑战Slack 北京时间11月3日上午消息,微软今日在旧金山召开发布会,发布了新的企业内部协作工具Teams。这一工具将直接与同一领域大热的旧金山创业公司Slack展开竞争。 微软Office业务企业副总裁柯尼斯鲍尔(Kirk Koeigsbauer)主持了此次发布会,微软CEO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席了活动。从今日开始,Teams将在181个国家以18种语言,面向Office 365的付费企业版用户免费提供,预计全面上线时间会是2017年第一季度。 Teams工具将与微软的Office办公组件深度整合,并基于Office 365的云平台打造。借助这一工具,企业可以在Office平台上打造属于自己的协作小组,进行群组沟通、文件分享、共同办公等功能。 Teams的主要特性包括:群组聊天既可以公开,也可以私密;借助微软内嵌的Skype,企业用户可以直接进行视频和语音会议;用户还可以发送Emoji、贴图、GIF等个性化信息;与Word、Excel、PowerPoint、SharePoint、OneNote、Planner、PowerBI等微软诸多办公软件深度整合,企业用户可以直接协作完成办公。柯尼斯鲍尔还强调,Teams拥有微软引以为荣的安全保护,协作沟通内容都会进行加密。 今年年初,媒体曾经报道微软内部曾经讨论斥资70亿美元收购Slack。Slack创办于2009年,上一轮融资的估值高达36亿美元。Slack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看到了企业办公软件和商业聊天工具之间的中间市场。目前Slack日活跃用户突破400万人,其中包括125万付费用户,年营收达到了1亿美元。 据传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立主微软收购Slack,但遭到了纳德拉的反对。纳德拉等部分高层认为,微软完全可以自己推出类似业务,凭借微软巨大的平台优势和用户基数来实现成功。 虽然Slack已经占据了一定先发优势,但微软同样拥有自己的优势。通过Windows、Office、企业云服务等一系列完整的企业软件服务,微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企业办公服务提供商。其中Office是全球最为普及的企业办公软件,每年营收高达230亿美元。而Office 365已经拥有8500万用户。 Exchange邮件系统在企业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   Slack 发公开信: http://www.hrtechchina.com/15177.html    
    产品
    2016年11月03日
  • 产品
    跨企业协作、重视传统行业,加上低价,足够帮助Facebook在企业社交杀出重围吗? 测试了20个月之后,Facebook的企业版终于宣布正式上线了。   Facebook于上周日正式上线“Workplace”服务。这意味着这个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将正式进军企业社交网络领域。据网易科技报道,过去很多公司明文规定上班期间不许用Facebook ,现在它要光明正大进军互联办公领域了。   在正式发布之前,这个产品已经在一些企业进行封闭测试长达20个月,当时这款软件名为Facebook at Work。企业版的页面设计和 Facebook 十分相似,以便于员工快速上手。在账号体系上,企业版和Facebook也是打通的,员工可以使用 Facebook 账号登陆 Facebook At Work/ Workplace,但两个账户内的信息是分开的,工作与个人社交不会混在一起。   不过,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通讯工具供创业者选择,比如Slack、Salesforce 的Chstter ,微软的Yammer 和Teamspace,Atlassian 的 HipChat,还有Canvo和 Jive等企业沟通协作平台类产品。   作为企业社交领域的一个后来者,Facebook准备要怎么杀出重围?   将拥有跨企业工作共享空间 产品的设计、用户体验当然是非常基本的一个维度。   具体功能方面,据Facebook介绍,Workplace有移动版和PC版,具有Facebook的一些基本功能架构,比如新闻流、群组聊天和直播功能,还有热门推荐。Facebook表示这可以让企业员工们远程实时开会,或者用Facebook Live直播某场展示。(Facebook确定这不是几乎所有社交软件都是的语音和视频功能通话吗……) 当然,Facebook还是为Workplace设计了一些特有的功能,比如带有分析功能的控制台、通过一个账号可以登录多个系统、还有专门的身份识别系统,让公司更轻松地将Workplace与其现有的IT系统集成。 workplace控制台界面 Facebook还发布了一个多企业群组服务(Multi-Company Groups),这是一个共享空间,让来自不同组织的雇员可以一起协同工作。它表示,这个功能让人们可以安全地与本公司之外的人合作。这个服务将会在几周内上线。这意味着Workplace不仅仅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平台。Techcrunch将此举解读为,Workplace不仅将使用人群瞄准白领/伏案工作者和“脑力工作者”,还有为企业客户提供设备维修的服务行业从业者,他们以前在工作之外可能经常使用Facebook,却很少使用企业数字协作工具。   重视产品在传统行业的使用情况 据Techcrunch报道,Facebook实际上延迟了Workplace的上线时间。Workplace的负责人Julien Codorniou表示,因为他们希望让这个服务完全独立于Facebook,他们需要测试产品,同时获得作为一个Saas提供商可能需要的所有证书。Workplace还加入了美国/欧盟的隐私保护联盟。 另外一个原因,跟其所瞄准的公司类似和目标客户有关。跟许多初创时主打中小企业协作的工具不同,Facebook同时希望了解传统行业。 “我们想要看看,它在非常传统(conservative)的行业和政府机构中的使用情况。” Julien Codorniou说,“我们必须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中测试这个产品,尤其是在最传统的行业中,它被用得怎么样。”   2015 年 1 月,Facebook At Work 开始在 100 家公司里进行试用,9 个月后又进一步扩展了试用范围。目前,它的客户包括有着3.6万员工的挪威电信、100万员工的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达能集团(100万员工)、星巴克(23.8万员工)和在线酒店预订网站Booking.com(1300名员工)。此外,还要很多非企业组织也是它的客户,包括英国皇家国家盲人协会、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和新加坡政府技术局。   据报道,Workplace的用户已经增长到了 525 万。Facebook方面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1000个组织使用Workplace,使用人数多人的五个国家是印度、美国、挪威、英国和法国。   按月活用户阶梯级收费 除了在产品设计方面要花点心思之外,Facebook的另一招可能是常见的低价策略。   现有的很多企业社交软件有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是按企业内部人数收费;或者按使用到的功能收费等。但Workplace会给所有客户提供一样的功能,然后根据月活用户数量收费。换言之,使用人数越多越优惠:前1000个人每人每月3美元,下一梯级(第1001个到一万人)每人每月2美元,一万人以上每人每月1美元。   传统的Facebook社交是通过流量和广告获取收入,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Facebook在营收绝大部分来自于移动广告(占84%)。正如36氪此前报道,Workplace将帮助 Facebook 扩展其收入来源,避免其仅依靠单一的广告收入。   虽然Facebook没有透露Workplace具体的预期收益,但企业社交似乎是个很有前景的市场。信息调查公司IDC表示,未来企业社交网络市场发展迅速,整个市场所创造的收入将从2015年的17亿增长到2019年的35亿。   据36氪报道,巨大的活跃用户规模(截止今年6月底,月活用户超过17亿)可能会给Facebook带来有利的开局,并且快捷的账号、统一的页面,能够免除企业和员工很多困扰。但分析师表示,企业内部通讯跟大众社交并不一样,Facebook 或许需要一些努力才能在企业市场赢得地位。   Gartner个人技术研究总监布莱恩·布劳(Brian Blau)指出。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的企业社交软件工具,但还没有一款能够真正带来变革。“它是否会成为市场变革者,现在还不好说。”换言之,现在估量Workplace的影响还为时尚早。
    产品
    2016年10月11日
  • 产品
    阿里钉钉发布3.0版本,从企业内跨到企业外 今日,阿里钉钉正式发布了3.0版本,这次最大的布局就是从企业内部迈到了企业外,具体看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企业外部联系人、智能商务电话、客服、订单管理。   此前的钉钉更侧重企业内部的OA管理,而企业外部的客户数据多掌握在销售员工手里,随着员工跳槽,数据得不到沉淀,成为了企业老板的一大痛点。所以在钉钉3.0版本中,任何员工都可以通过Excel或者是手动上传客户信息,此外,钉钉还增加了OCR功能,通过扫描客户名片就可自动生成记录客户信息,据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告知,这是在阿里集团的技术能力上,研发半年的成果。   既然做了外部客户的管理,钉钉接下来的思路是客户维护,这里就涉及到商务电话、客服两方面。通常情况下,企业都需要一套语音系统,尤其是销售、客服部门。企业从运营商那里租赁一条中继线到公司,可满足同时打多部电话,然后再购买语音交换机连接中继线,交换机的另一端是各个员工工位的固订电话。购买硬件的费用,加上布线、运维,成本在几万到上百万之间。   而钉钉现在跟联通合作,把语音系统放到云上,把实体固话虚拟到手机中。企业去联通申请公司账号,然后外部客户在给企业内部员工打电话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拨打到员工的手机上。相当于员工的手机上,多绑定了一个固话号码。并且,客户在回拨客服电话的时候,不需要拨打分机号,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不过目前,可进行此服务的城市还有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的时候,阿里钉钉免费电话被叫停,外界猜测,此举会对钉钉的用户增长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无招在发布会上表示,实际上并没有,企业组织数据已经从3月份的150万增长到240万。而本次的商务智能电话,可以理解为免费电话叫停之后的“补救措施”。   电话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客服。钉钉3.0版本中,还把阿里集团智能客服的能力免费开放了出来,包含语义识别等功能,当客户咨询问题时,系统可以做到自动回复,不过知识库是需要企业自己完善的。这里说的“知识库”就是人工智能领域所说的“行业图谱”,由于同一个词语在不用行业的中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所以需要建立行业知识图谱来对机器进行训练,可是完善这个图谱不是易事,Google、IBM都铺了大量人力、时间在做,钉钉显然不能一一完善各企业自己的专有名词。   在做了客户管理、客户维护的基础上,钉钉的思路延伸到了上下游的订单管理。举例来说,A公司要购买B公司的产品,内部可以经过钉钉审批,老板确认后,订单自动推送到B公司,B公司发货后,A公司可以显示物流状态,直至确认收货。订单的业务流程企业可以自行设置,但A和B两家公司的内部信息是隔离的,保证了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不过,钉钉没有做关于内部库存等ERP的事情,无招强调,“垂直的事情会交给平台上的其他合作方,钉钉的底线是不做定制、不做垂直”。   上述的几个革新都是帮企业链接外部,其实钉钉在内部OA上也有一些发力。例如,跟得力集团合作生产了智能云考勤机Beacon,由得力负责硬件,钉钉负责技术。   据悉,钉钉目前的客户中小型企业占到90%以上,覆盖IT行业、制造行业、贸易物流、政府事业单位等。当问及是否会永久保持免费的商业模式,无招透露,之后钉钉会推出一种新的模式,暂时不方便告知。   附上钉钉此前的发展动态: 2014年,钉钉项目启动; 2015年1月16日钉钉正式发布1.0版本,主要做的是沟通功能,像企业通讯录、企业群(有且仅有在职人员)、已读未读、电话会议、Ding一下、澡堂模式(私密沟通)等; 2015年5月26日,钉钉2.0版本上线。从沟通走向协同,增加了C-Mail邮件功能、C-Space云盘功能、C-OA协作平台等; 2015年8月31日,C++战略发布。 2015年11月24日,钉钉发布企业共创计划,将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作为主要目标,Uber成为首个战略合作伙伴。 2016年4月,钉钉发布春季战略并进行产品升级,倡导员工需从碎片化时间回归专注。当时,正值企业协作平台之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今年3月份企业微信的内测版本流出,4月18日正式版上线,而外界也普遍把钉钉该次发布会视作对企业微信的阻击。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3111.html
    产品
    2016年09月20日
  • 产品
    “随处可栖”想做办公领域的 Airbnb,从会议室预定切入到工位分时租赁 “Airbnb 解决晚上睡觉的问题,我们解决白天工作的问题”,随处可栖的联合创始人王明远说,他们想将闲置办公空间整合起来,从会议室预订切入,进而延伸到工位租赁,打造办公领域的 Airbnb。 随处可栖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即会议室、活动场地等预定。 针对这个过程,他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线上预订系统,以连接 B 端场地和用户。给 B 端,随处可栖提供的是一套行政管理 SaaS ——通过 iPad 应用“ Remi ”进行会议室预定,呈现出可视化会议安排图表——同时,这套内部系统也支持对外租赁会议功能,C 端用户能通过随处可栖实时预订。 王明远提到,分时租赁是共享经济形态下的一个新概念,而分时租赁会议室对地理位置属性要求特别强,要解决用户能够快速找到一个合适开会、培训的地方,就需要在不同商圈建立多个去中心化的空间网状结构,真正的让 C 端用户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 随处可栖先是与联合办公空间合作,目前联合办公普遍存在租不满的情况,在找到长租团队进驻之前,盘活场地闲置资源尤为重要,王明远表示,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随处可栖已与数十家空间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经覆盖北京、深圳、杭州三座城市,上线了近 100 个会议室。 在国内 MICE 市场,标准化场地一般是指酒店、会展场地等空间,这个领域已经有了诸如会唐、会小二、酒店哥哥等领先玩家,并且携程去哪儿也在进入;非标场地普遍是说会议室、咖啡厅、摄影棚等一系列长尾空间,用作聚会、团建、会议等非高频需求,国外有Liquid Space、Breather、AtSeat等,国内则有开门吧、趣租空间、百场汇、秘境天使等。 相比这些产品,随处可栖的差异在于更集中于办公场景,并且在与 B 端场地的衔接上,有一套相对流畅的预订系统。王明远提到,非标场地目前呈现一种“三无状态”,即没有标准的价格体系、结构化信息、库存管理,随处可栖首要解决的便是这些问题,而在线下,他们挑选一批交通便利、精致装修的办公空间后,还会对空间负责人进行服务培训。 据官方表示,随处可栖目前正在进行 Pre-A 轮融资,融资额大概在千万级,目前接近完成状态。 核心团队中,创始人兼 CEO 张晓思毕业于 UC Berkeley,曾供职真格基金,任徐小平助理;联合创始人兼产品经理王明远,曾是腾讯产品经理,后加入华兴资本打造逐鹿X,目前专注于 Remi 的产品打造;联合创始人兼销售总监陈屹棠曾任跨国银行首席行政官,有着十多年的金融机构管理经历,毕业于哈佛 MBA。 来源:36kr,作者:孝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2853.html
    产品
    2016年09月14日
  • 产品
    帮毕业生创建电子简历,Portfolium 获 660 万美元 A 轮融资金 大学生电子档案网络Portfolium获种子轮投资120万美元 Portfolium是一个大学生电子档案网络,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生可利用该网络免费创建求职文件,以便向雇主直观的展示他们的技能和经历。该轮投资由University Ventures领投,Seed San Diego和Vertical Venture Partners跟投。 在美国,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和不充分就业率分别高达5.6%和12.6%。这一代人的教育程度是最高的,但其不充分就业率却也是最高的。虽然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但如果毕业生的简历平淡无奇,无法充分表现出个人的能力和潜质,也会影响他们获得好的工作机会。针对这一问题,Porfolium 推出了帮助毕业生创建电子档案的应聘平台,通过鼓励毕业生上传代表自己能力和经验的个人作品,来帮助他们赢得雇主的青睐,增加获得工作机会的几率。近日, Portfolium 宣布获得660万美元A轮融资,由SJF Ventures领投,University Ventures和USA Funds参投。公司将利用新获资金扩招人员,同时为其毕业生在线档案平台增加新功能和新服务。Portfolium 由公司 CEO Adam Markowitz于2014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圣地亚哥。公司通过帮助毕业生在其平台上创建内容充实的电子档案,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和 LinkedIn、About.me 以及适合打印出来的传统简历不同,Portfolium鼓励毕业生上传他们的个人作品来证明他们拥有的某方面的技能和经验。个人作品可以是任何形式,例如文字或视频作品,以及工程师或设计人员创作的应用程序或3-D模型等。个人作品不仅是未来工作表现的一个关键指标,而且对于招聘人员来说,这种形式多样的个人作品要比传统打印出来的简历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对于新招收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动机就是就业。高等教育教育再也不能简单地以好工作为目标,来培养他们的学生了。自经济衰退以来,我们都已经认识到,学生毕业后如果连工作都找不到,那就更不可能会得到好工作了。 Portfolium 与 190 多所大学和高校创建了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创造学习就业机会。与公司的合作既有国有学校,也有小型的文科院校,如加州的加州大学和威廉姆斯学院。 Portfolium 是基于云计算的平台,它能够帮助毕业生捕捉工作机会,并将个人技能转化为应聘亮点,而对于雇主来说,公司的平台也为他们对应聘者的个人能力进行准确评估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平台的运行大致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根据个人完成的项目信息,在平台上免费创建个人档案;第二步,平台将你的个人档案和建立提交给优秀的雇主;第三步,根据个人的能力而不是经验获得一份好工作。 对于求职的毕业生来说,Portfolium平台的一个关键的优势在于,它同6万多家雇主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 Oracle、ViaSat、Nike、Intel、Hulu、SpaceX、Northrop Grumman、Boeing、Disney和 Cisco。学校公司的电子档案网络现已帮助375万多位学生同这些雇主创建了联系。 在未来发展方面,Portfolium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帮助雇主在大学生刚入校不久就同他们创建联系,为他们提供未来的职业规划。对于具备雇主需要能力的学生,公司还可以帮助雇主提前为这些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本文翻译自 solidtechnews.com,原文链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产品
    2016年09月13日
  • 产品
    从Salesforce与甲骨文手中抢到惠普订单,微软CRM软件凭的是什么? 如果让微软的企业服务部门为自己定义“什么是自己的重大历史性胜利”,刚刚拿到的订单大概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今天早上,微软宣布已经与惠普公司签署6年合作协议,后者将会全部改用微软企业应用软件Microsoft Dynamics的CRM及服务软件来处理自己的相关业务。   估计让微软更得意的是,他们在拿到这份订单的同时也让竞争对手蒙受了重大损失。此前惠普公司一直是Salesforce CRM产品的重要客户,而甲骨文则是惠普的服务软件提供商。有意思的是,Salesforce在自己的宣传资料及各种产品推销会上,经常会拿惠普这个客户来吹嘘自己的服务与产品。而现在,惠普毫不留情的“遗弃”估计会让Salesforce备受打击。   去年,惠普集团主要业务分拆为两部分,一边是打印机与个人电脑业务,另一边则是企业软件业务。而与微软达成合作协议的则是惠普的打印机与个人电脑公司。根据这项最新交易,惠普公司在全球各地的6500名销售人员及2万名服务员工将使用微软开发的销售及服务软件。   在过去几年中,微软一直在致力于升级自己的Dynamics CRM软件。今年年初,微软又将其与企业定制软件Dynamics ERP相结合,目的是更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CRM咨询公司CRM Essentials的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Brent Leary多年来一直在对该领域做深入调查研究,他认为,微软的此次“胜利”证明了公司正在逐渐将工作重点转移到那些能够明显看到回报的产品开发方面: “微软已经将CRM开发工作、协作软件、人工智能以及强大的生产力全部集中在一起来主攻云服务市场,为的就是让企业客户们在下订单时认真考虑一下自己。”   微软与Salesforce,惠普与甲骨文之间不得不说的关系 实际上,微软与Salesforce之间存在着“亦敌亦友"的关系:去年秋天,微软CEO桑德拉还出现在Salesforce主办的Dreamforce客户大会上;然而在相同的软件销售领域,他们却是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当然,除了产品的互可操作性,两家公司也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时候的确需要对方的产品来完成工作,但也就止于此而已。说到底,两家公司正在因为努力争夺客户而逐渐“翻脸”。这一次,微软的一计“横刀夺爱”除了会让Salesforce减少一大笔收入外,估计也会让他重新考虑双方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今年6月微软斥资260亿美元收购LinkedIn这件事情。的确,LinkedIn掌握的职场关系网络能够为微软的CRM软件增添强大助力。这也是为什么收购前有谣言称Salesforce也一直在打LinkedIn的主意(后来被Salesforce CEO 贝尼奥夫证实),甚至愿意支付比微软更高的价格。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微软极有可能将LinkedIn中的用户数据直接集成到Dynamics CRM软件里,并向自己的客户们开放这一承载了海量用户信息的“数据宝库”。这应该也是惠普愿意签6年合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跟Salesforce此前与惠普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不同,甲骨文与惠普之间真没什么“交情”可言。因性丑闻在2010年被赶下台的惠普前CEO Mark Hurd后来进入了甲骨文担任总裁。过了没多久,甲骨文就宣布停止支持惠普的安腾处理器芯片,紧接着就遭到了惠普的起诉。他们彼此间的复杂争斗开始让甲骨文这个数据库巨头不断遭到内耗。   虽然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微软在CRM软件领域的一次胜利,但这笔交易却至少给了微软自己在CRM领域迫切需要的一样东西——企业信誉。毕竟这一领域已经被Slaceforce与甲骨文“统治”多年,其他企业很难拿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单凭这个原因,微软就应该开一个庆祝Party,而Salesforce与甲骨文却不得不气得摔掉自己早上捧在手中的咖啡杯。 来源:36氪,作者:宇多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2833.html
    产品
    2016年09月13日
  • 产品
    “销售易”与“简单报销”战略合作,帮企业打通销售和财务管理 今日“销售易”与“简单报销”正式对外宣布,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   “简单报销”,当时其获得晟初基金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简单报销”是一款报销类SaaS产品,其思路是帮助企业做消费集成,通过与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直接企业账号支付,最后为企业开据整体发票,这样来节约单点员工的报销时间。拿员工出行来说,“简单报销”已跟滴滴打车合作,B端在滴滴打车上开通企业账号,事先进行充值,员工就可以通过简单报销平台叫车,直接扣企业账号中的钱,不需要个人垫资。   此外,在差旅、请假、外勤申请、报销、审批等功能的基础上,简单报销还推出升级版产品“简约费控”,能够满足企业合约管理、供应商付款管理、合规辅助等费用控制需求。   而“销售易”,服务于企业销售人员的移动CRM产品,近期的一个发展重点就是从SaaS层延伸到PaaS层。本次合作的形式就是双方在PaaS层打通,用户在使用销售全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订单成立、管理,后续开票、合同收款,退款,红冲开票、费用管控等具体流程管理。财务和销售员工均能在报表中查看所有订单的具体数据,包括是否收款,是否开票,具体金额,定时同步订单数据等。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先是销售人员签订合同,财务在收到买方企业的打款后,会给对方企业开票,在这个过程中,销售跟财务人员大多通过E-mail来交流纪录,容易出错。而本次双方的合作,站在企业的角度,是打通了销售和财务管理,尤其是企业基于销售产生的成本都会在系统中体现,可以自动得出毛利率,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数据。   据“简单报销”创始人俞洋透露,“31会议”就是双方共同的标杆客户。并且俞洋还告知,简单报销未来会跟更多的企业管理软件打通。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2599.html
    产品
    2016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