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资本寒冬,硅谷的创业公司也不好过,Dropbox等公司开始削减员工福利 编者按:作者 Eugene Kim,Business Insider 的科技记者。曾为《财富》(韩国)撰稿,负责科技和创业公司的报道。他获得了纽约大学学位以及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   上个月,当 Dropbox 员工走进位于 Brannan 街的新办公室,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从未见过的镀铬熊猫雕像,雕像闪闪发光,足足有 5 英尺高。   这座雕塑象征着公司的吉祥物——熊猫。它也标志着 Dropbox 公司获得了认可,成为了硅谷的精英公司,而奢华的装修便是这类公司的统一风格。   但紧挨雕塑(据传闻称 Dropbox 为此花费了 10 万美元)的便是本小备忘录,上面是雕塑的备注信息,非常有趣:   “多年来,熊猫对 Dropboxers 来说意义非凡,创建此雕塑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初心……当然,这一做法并不可取。要让自己的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得谨慎对待每一块钱。我们都想拥有美好的东西,这无可厚非,但是同时不要忘了问自己:‘如果这钱是我的,我会这样花掉吗?’”。   这条备注传递的信息很明确:Dropbox 准备像其他众多初创企业一样,开始通过削减开支来一点点实现盈利。   Dropbox 在上轮融资中估值达到了 100 亿美元,此次的调整意味着即使是估值最高、融资最多的初创企业也难逃硅谷变革浪潮所带来的影响。疲弱的投资环境和科技 IPO 市场使得各规模创业公司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削减成本,并进一步将重点放到盈利方面,这表明过去几年在硅谷盛行的挥霍无度以及不惜成本追求增长的文化正在发生改变。   备注当中还写到,“我们会一直保留熊猫雕像,以此来提醒公司全体人员,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精打细算都非常重要。当然这只是帮助 Dropbox 节约成本的一种方法,如果你还有其他办法,请告知我们。” 并在备注中附上了接收关于成本节约建议的邮箱地址。   节俭文化 Dropbox 过去一直以丰厚的员工福利著称,而最近该公司又采取了其他措施来对此进行削减,这意味着公司将采取更为严厉的资金管理政策。   三月份,在发给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邮件中,Dropbox 表明公司将取消在圣弗朗西斯科的免费往返班车以及健身房的洗浴服务,同时将晚餐时间推迟一个小时至下午 7 点,以及每月的来宾数量限制在 5 人。(在此前,这是不设限的,而且在周五可以去免费酒吧,这算一大福利。)   这一调整将对 Dropbox 的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公司在邮件中写到,每位员工每年的福利加起来至少有 2.5 万美元。按公司大概 1500 名员工计算,公司每年在福利上就得花费 3800 万美元。按照这样的规模,任何用来节约成本的方式都能提高公司的盈利。Dropbox 拒绝对此做出评论。   除了 Dropbox,还有很多其他知名初创企业最近也在全公司采取措施来节约成本。很多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比如 Evernote、Jawbone 和 Tang 等,都推行了节约成本的措施,例如裁员、关闭部分办公室或者是削减员工福利等。   Prosper 的做法更为极端,它在最近一轮融资中获得了 19 亿美元的估值。该公司宣布,今年除了裁员外,还将取消 CEO 的全部年薪。   获得超过 2.3 亿美元融资的云软件提供商 Anaplan 也更换了 CEO,其部分原因是其战略调整:更致力于提升企业效益。   即使是像由Andreessen Horowitz 所资助的 ToutApp 这类小型公司,最近也宣布公司今年不会花钱去赞助任何活动,以此来支持 “冷酷运营(operational ruthlessness)”,并逐步实现盈利。   为了应对日趋冷却的风投环境,硅谷众多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削减成本。投资者最近对他们手中的钱也变得更为谨慎,同时对那些挥霍多年却没能获得收益的创业公司也渐渐失去了耐心。   根据研究公司CB Insights 的研究,自从 2015年 最后一个季度以来,所获得估值低于上一轮融资估值的企业(“down rounds”)在数量上超过了风投支持的独角兽初创企业。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 First Round Capital 去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来自各个阶段的创始人中,有超过 95%的人认为 2016年 的融资环境应该会保持不变,或者变得更加艰难。   此外,一些颇具实力的 VC 投资人,比如 Benchmark Capital 公司的 Bill Gurley和 Union Square Ventures 公司的 Fred Wilson,最近也越发频繁地谈到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警告创业公司尽快进入 “勒紧裤腰带” 模式。   “鉴于最近融资环境的变化,我认为大多数创业公司在支出时要考虑再三并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 Matrix Partners 的 David Skok 在新闻平台 Business Insider 上表示,“从长远来看,这是件好事,也是在为成为伟大企业做准备。” 大型创业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 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网络游戏初创企业 Kabam 的员工最近发现,办公室茶水间里的点心没以前多了。尽管公司对此给与否认,但有人认为公司现在只在茶水间里零星地摆放着一些点心,使得吃点心不再像以前那样方便,从而减少员工吃点心的次数。同时还有消息称 Kabam 裁减了近 8%的员工,以此进一步将重点放到削减额外费用上。 图: Dropbox CEO——Drew Houston   对于 Dropbox 来说,削减成本虽然也是为了应对当前的 VC 市场,但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公司的野心。之前 Dropbox 的 CEO Drew Houston 就反复申明过,他不再需要向私募市场筹集资金了。   Dropbox 也许是想告诉投资者,公司有足够的业务实力支持其进行 IPO。   最近几个月,科技公司面临着残酷的公开市场环境,今年只有一家科技公司在进行上市,这在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相当低的。   由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重心放到盈利上,那些资金消耗率高的初创企业正试图想尽办法按之前在私募市场所获得的估值进行上市。   “对于那些保持现金流平衡的企业,公开市场转变了其态度,” 风投公司 Menlo Ventures 的 Matt Murphy 表示,“当你发展到一定阶段,你就要尽可能实现公开市场所关注的东西,也就是增加每股收益以及实现正向的现金流。”   然而,对于所有初创企业来说,更大的问题可能在于留住员工。初创企业削减福利以及推迟上市的做法会让员工感觉受挫,从而决定跳槽去那些福利、股票流动性更好的大企业。如果员工开始成群结队离职,那么这些创业公司只能自食其果了。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称,“这不仅仅是 Dropbox 所面临的状况,而是整个硅谷的现状。我们融资过多。所有人认为我们有能力抵抗住经济衰退。”   注:本文译者为 Trista Dong。 本文编译自:businessinsider.com
    硅谷
    2016年05月23日
  • 硅谷
    一位硅谷创业者来中国考察了三周,这是他对中国创业环境的观察 2014年,我将自己创办的 LBS 购物平台出售给了 SK Planet,一年之后,我卸任了公司的 CEO 一职,之后便带着妻儿来到北京、深圳和香港度过了三周的时间,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创业圈、创业者和风险投资机构。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中国了。然而在大概 12年 前,我差点就搬到中国定居了。我非常好奇自己会在中国发现什么。这次在中国度过的 3 周时间里,我拜访了 20 多家创业公司,这些创业公司里既有处于创业初期的种子轮融资阶段的公司,也有估值 200 亿美元的后期公司。此外我还拜访了十几家风险投资机构、20 多位创业者和比较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我首先拜访了一些创业后期的公司和投资人,其中包括和美团的王兴的一个长时间的早餐会,美团的估值大概有 200 亿美元。紧接着拜访了一些 A 轮和 B 轮阶段的创业公司,其中包括在线少儿英语培训项目 VIPKid 和自行车创业项目 700bike,我同时还拜访了经纬创投(Matrix) 和蓝驰创投(BlueRun Ventures)等风险投资机构。   之后我拜访了一些种子轮阶段的创业公司,拜访了一位空气动力学方向的博士,他正在开发一种拥有更高能源密度的全新电动汽车引擎,并在北京的一处地下停车场向我演示了自己的发明。此外,我还参观了深圳的硬件孵化器 HAX,并拜访了风险投资机构真格基金。   在前期的拜访过程中我深受感染,我觉得我需要探究更早期的创业阶段。于是我拜访了创业想法和概念的孕育集中地:车库咖啡。我还拜访了清华大学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x-lab 和清华的经济管理学员。我恰好碰到 Peter Thiel 正在做主题为 “从 0 到 1”(Zero to One)的讲座。   随着我的中国之旅慢慢接近尾声,我开始思考我自己所在的硅谷能从中国学到哪些东西。下面就是我在中国考察期间的发现:   1. 在接下来的 10年 里,北京将是硅谷唯一真正的竞争对手 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创业胜地,它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联盟。创业公司在这里能实现快速地规模化扩张,因为中国国内市场有 13 亿人口,这是美国和欧洲人口规模的 4 倍左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中国的 13 亿人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创业公司可以触及的用户。在美国,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数为 1.9 亿。在中国,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数已经超过 5.3 亿。在接下来的 3年 内,这个数字将超过 7 亿。   然而光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并不意味着这个地方就能成为创业中心。要想成为创业中心,不仅需要有市场规模,同时还需要消费者对新服务的快速接受速度、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者对规模化扩张的渴求。而北京恰好拥有成为创业中心的所有这些条件。在北京,大量的创业者、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中国最顶尖的学府的科技人才和风险投资机构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看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创业雄心、风投资金和人才资源后,我认为,在接下来的 10年 里,北京将成为硅谷唯一真正的竞争对手。   当然了,世界上也有其它的创业中心,比如柏林,但规模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一个真正的竞争对手对硅谷来说是好事,因为它能驱动硅谷更快地发展到下一个新高度。   接下来让我们分别看看北京和硅谷在速度、山寨 VS 创新、创业精神方面的 PK。   2. 硅谷为自己的发展速度倍感自豪,中国创业公司的发展速度更快。 在北京,经常会听到一些创业公司之前为了在相互的竞争中胜出,有时会采用一些不那么有风度、甚至不道德的竞争手段。   和创业伴随而来的是极端激烈的竞争,其中主要的竞争驱动力是用户采用率。在中国市场,很多新移动应用的普及速度比美国要快很多,有的应用甚至在一夜之间就火爆大江南北。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很多新服务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因为很多中国人直到近几年使用智能手机后才第一次接入并使用互联网的。   中国的创业公司要想发展壮大通常需要 3-5年,而在美国则一般需要 5-8年。因此一旦有什么好的创业想法,中国的创业者便会快速行动、尽快将竞争对手干掉。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并不存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Cyriac Roeding 和 Hugo Barra 在一起)   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会议可能会被安排在一天里的任何时间。我在北京和负责小米国际业务的 Hugo Barra 的会议就被安排在晚上 11 点。小米公司估值 450 亿美元,是中国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即使会议安排到这么晚,最后还是被推迟了,因为 Barra 被其它的会议耽误了一点时间。最后我和 Barra 的会面从凌晨 12 点才开始。在我们的会面结束后,Barra 还要去赶当天早上 6 点 30 分的飞机。   在中国,创业公司的工作文化大都是 “9/9/6”,意思是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间从上午 9 点至晚上 9 点,每个星期工作 6 天。如果你认为硅谷的创业公司的工作时间很长,来北京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长时间工作了。而对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管而言,工作时间更长,通常是 9/11/6.5,工作时间从上午 9 点至晚上 11 点,每个星期工作 6.5 天。每天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工作效率可能并不是非常高,不过在中国大家都这么做。   在一款产品正式推出前的几周时间里,很多公司会选择让整个团队在酒店里封闭办公。在酒店了,他们就做三件事情:工作、睡觉和锻炼,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开发中,确保产品能够按照预期的时间推出。虽然我个人并不认为每天长时间的工作会提高生产力,但我还是被他们的动力和创业激情所感动。   3. 中国的创业者主要是靠山寨西方的创业公司?这个想法现在已经过时了 当然,在可能的时候,中国创业者依然会选择山寨。但山寨潮目前已经触顶了,现在已经没有足够多的好的创业想法去山寨了。山寨的产品在本地市场经常会失败,毕竟不同市场上的用户需求和行为是不同的。在中国,山寨仅仅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Cyriac Roeding 和美团的王兴在一起)   就以美团为例。我和美团的王兴进行了一次持续了两小时的周六早餐会。王兴在 2010年 创立了美团,在过去 6年 里,他将美团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商务公司之一。美团目前的估值大概在 200 亿美元左右。美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移动团购公司,最大的在线票务销售公司和最大的外卖公司。   当团购网站 Groupon 在美国如日中天的时候,中国有上百个创业者都尝试在中国山寨一家 Groupon,而王兴就是其中之一。最后王兴在所有这些想山寨 Groupon 的竞争对手里脱颖而出,他的取胜之道并不是比其他竞争对手投入更多的营销费用,而是快速将美团迅速转型为一家与 Groupon 非常不同的公司。今天的美团专注于驱动消费者到店里重复消费,而不是仅仅依靠很大的优惠折扣吸引消费者一次性消费,后面这种方式是很难持续发展的。目前的美团有 2 亿的月活用户。   4. 一股创新浪潮正从中国袭来 中国的创业者一般都是务实主义者。他们只想找到获得成功的最快方法。当山寨已经触顶之后,取得成功的最快方法就是创新。   以消费型无人机为例,无人机是硬件、软件和设计的结合体。通常看来,这是硅谷创业公司的强项,取胜的可能性也更大。然而就在无人机领域,中国深圳的大疆无人机是当今全球消费型无人机市场的领导者,它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 70%。在中国,像大疆这样的创新型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创新通常要比山寨花更多的时间。例如,我在北京拜访了一位空气动力学方向的博士。他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带领了一支 6 人的小团队在几乎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设计用于汽车和机器人上面的动力 60 千瓦的电动机,电动机重 13 千克,传统的 60 千瓦的电动机的重量高达 58 千克甚至更重。他在自己汽车地下车停车场里向我展示了他的这个创新发明。   我在被称为中国电子制造之都的深圳拜访了 Benjamin Joffe 创办的的硬件创业加速器 HAX。来到深圳后,你会发现你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世界。在深圳,元部件供应商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发货,那里的电子工厂随时都准备好为你生产新的硬件产品。在 HAX,我体验了一款 9 美元的计算机。你只需花 9 美元,就能够将带有 Wifi 和蓝牙功能的 Linux 计算机集成到其它任何设备中。   5. 中国的创业公司所欠缺的东西 最近一代的中国创业者过于关注金钱和财务上的成功(快速变富)。当一项工作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取得成效的时候,这种金钱的驱动力通常难以持续。而一家创业公司要想创新,这又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   然而下一代创业者的创业态度正在发生转变,因为这些创业者大部分生活在中产阶级的环境里,快速致富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创业驱动力。   除了 “金钱思维” 之外,中国的创业公司最欠缺的东西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既开发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又能快速推动公司业务的增长。   深度技术正在进化中,比如在北京,一些有趣的人工智能项目正在开展中。和北京相比,硅谷的优势在于它的核心技术,以及将市场需求、技术和产品设计的融合。   中国的创业公司的另一个缺陷是缺乏快速有效地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除了文化和语言障碍外,中国市场规模过于强大的事实导致很多中国创业者从来没想过去拓展国际市场,因为其它公司在国外市场可能会很快山寨他们,这正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创业公司在中国所遭遇的困境。   6. 相比中国的创业环境,硅谷太过奢华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创业者的创业精神、速度、勤恳专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的规模让他们将雄心变成了现实。我们将很快就能看到一波创新浪潮将从中国袭来。那种认为中国创业主要靠山寨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我很喜欢中国的创业者的不自吹自擂和他们真实纯粹的创业精神。很多时候,硅谷的创业环境太过奢华,被滋养地太好,优越感也太强,你从他们的创业办公环境和各种俱乐部就能知道。将所有这些表面的东西都抽去,里面的核心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包括真正的创业激情,对产品和公司的痴迷。当然了,中国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中国依然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   我热爱硅谷吗?当然。正是因为如此,多到外面看一看,将一些新的想法引到硅谷才变得更为重要。毕竟,不管是在美国、欧洲还是中国,结合科学的创业才是我们未来真正的发展引擎。   本文编译自:recode.net
    硅谷
    2016年05月17日
  • 硅谷
    硅谷乒乓球桌卖得不好,说明科技泡沫要破,这是什么道理? 编者注:对硅谷科技公司来说,乒乓球是重要的员工休息活动,而最近,有人意识到乒乓球桌的销量与硅谷科技公司的境况有直接的联系。日前,华尔街日报作者Zusha Elinson撰文指出,2016年第一季度硅谷乒乓球桌销量显著下降,并且历史的统计表明硅谷乒乓球桌的销量与风投的数量呈正相关,乒乓球桌的销售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可能存在的科技泡沫到了危机边缘。原文《科技行业的泡沫是否正在破灭?乒乓球给出了答案》,本文由新浪科技翻译。   Twitter上周发布的季度财报令许多投资者忧心。不过,如果他们关注另一项重要指标,那么就可以提前预料到Twitter的困境。在2014年底之前,Twitter会定期从加州圣何塞的商店Billiard Wholesale订购乒乓球桌。但突然之间,Twitter就停止了订购。   这家商店的老板西蒙·吴(Simon Ng)认为,这要么是由于Twitter的办公室里已经没有地方,要么是由于公司遇到了问题。   Twitter近期的用户数增速很慢,这导致了许多分析师的看衰。上周的财报还显示,Twitter的营收增长乏力。关于Twitter为何不 再购买乒乓球桌,该公司发言人吉姆·普罗瑟(Jim Prosser)表示:“我感觉,我们买的桌子都很牢固。”而另一名发言人娜塔莉·米亚克(Natalie Miyake)则表示,Twitter内部目前更喜欢室内篮球。   西蒙·吴表示,去年第一季度,乒乓球桌的采购生意非常火爆。他认为,乒乓球桌的销售能反映科技行业的经济。目前“行业整体发展正在减速”。   2016年第一季度,西蒙·吴面向企业的乒乓球桌销售环比下降了50%。根据道琼斯VentureSource的数据,在此期间,美国创业公司融资同比下降了25%。 风投交易笔数和乒乓球台销量呈正相关   乒乓球入侵硅谷文化 乒乓球已成为硅谷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在公司里打乒乓球被员工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旧金山软件创业公司Lithium Technologies首席技术官苏尼尔·拉加塞克(Sunil Rajasekar)表示:“如果没有乒乓球桌,那么你就算不得一家科技公司。”   创业公司FutureAdvisor去年12月购买了一张乒乓球桌,并将其放在免费午餐区域。这里也是员工们停放自行车的地方。该公司近期已被私募巨头贝莱德收购。 向硅谷公司出售乒乓球桌的体育商店老板Simon Ng   该公司30岁的营销总监乔伊·法尔(Joe Fahr)将100美元买来的蝴蝶牌球拍放在专用收纳包里,他在工作时还会带着自己的宠物犬,这是一只名为吉基的比利时粗毛猎犬。在公司里,他的乒乓球战绩排名第二。他表示,乒乓球桌打破了公司里的层级观念。   史蒂夫·布朗克(Steve Blank)曾在自己创立的游戏公司里安装了乒乓球桌,而目前他正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创业相关的课程。他表示:“对创始人和员工来说, 这从心理上说明了,我们不再是父辈们的公司。这也相当于说,‘我们上班不必穿西装。’”   旧金山软件公司Pivotal拥有8张乒乓球桌。该公司在乒乓球桌旁边装了防护网,以免乒乓球乱飞。该公司发言人迈克尔·李(Michael Lee)表示,这些乒乓球桌是为了帮助程序员放松。“我们的CEO在考虑后挑选了这种运动,这有利于他们保护视力。”   大型科技公司里也有许多乒乓球桌,而湾区的乒乓球团体也为数不少。6月份的年度SaaS乒乓球巡回赛在Pivotal举行,甲骨文和Dropbox等多家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组队参加。   赛事的组织者之一、风险投资人迈克尔·卡达蒙(Michael Cardamone)也批准创业公司们用获得的投资购买乒乓球桌。他表示:“你完全应该这样做。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关注经济走向的硅谷智库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 CEO拉塞尔·汉考克(Rusell Hancock)表示:乒乓球桌的订购“与创业公司租赁办公场所的活动密切相关”。在租下办公场地时,创业公司都会去购买第一张乒乓球桌。   销售全面下降,也与公司的处境有关 旧金山Sports Authority的销售团队负责人大卫·范纳塔(David Vannatta)也看到了乒乓球桌销售的滑坡。他表示,这家商店的乒乓球桌客户中有许多科技公司,然而自去年圣诞节以来,销量就在走下坡路。   西蒙·吴现年38岁,他的座驾是保时捷Boxster,而他的生意包括乒乓球、桌上足球和台球,客户主要是科技公司。今年2月,当纳斯达克指数跌至一年内新低时,他表示,乒乓球桌的销售创下自2014年有数据跟踪以来的最低点。   雅虎的情况如何?西蒙·吴表示:“他们已经很久很久都没买过东西。”他展示了一张紫色(雅虎的标志色)桌上足球的照片,这是他向雅虎卖出的最后一件商品。近期,营收的滑坡正在给雅虎造成严重冲击。   英特尔的情况又是如何?他表示,英特尔在一年前就停止了采购。上月,英特尔宣布了1.2万人的裁员。   谷歌呢?他表示,谷歌仍在购买许多装备。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尽管业绩未能达到华尔街预期,但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利润仍保持着健康的增长率。 Facebook纽约总部的乒乓球桌 科技公司们对这样统计的看法,雅虎发言人卡洛琳·克拉克(Carolyn Clark)表示,尽管公司总部近期没有买过乒乓球桌,但其他地方的办公室有过采购。“我可以向你保证,雅虎的员工仍会打乒乓球。”   谷歌发言人罗亚·索雷玛尼(Roya Soleimani)则表示,乒乓球桌“是我们不动产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工作场地服务预算中的一部分”。英特尔没有对此置评。   与乒乓球桌类似,还有桌上足球与台球,但只是经济泡沫的侧面反应 西蒙·吴称,他不会基于乒乓球桌的销售来做投资决策。“我认为,这一销售数据追踪了趋势,而并非提前预测趋势。”   旧金山大学教授马克·卡莱斯(Mark Cannice)编制了季度的风投信心指数。他表示:“相对于乒乓球桌销售,我更相信风险投资人的观点和信心。”   风险投资人约瑟夫·弗洛伊德(Joseph Floyd)表示:“或许你也可以去追踪Odwalla果汁的销售。”这种果汁在硅谷科技圈很流行。布朗克也表示:“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桌上足球指数。”桌上足球在“.com泡沫”期间非常流行,而目前在硅谷也很常见。 谷歌员工正在打乒乓球 在2000年的泡沫中,台球是相对流行的桌上游戏。有人认为,改玩乒乓球表明,创业者目前更务实。乒乓球桌价格更低,而打球的双方需要面对面。   不过,在公司面临不利局面时,乒乓球桌也会是劣势。如果公司需要出售资产筹集资金,或是将资金归还给投资人和信贷机构,那么乒乓球桌的出售价格往往很低。   西蒙·吴表示,创业公司购买一张高端的蝴蝶牌乒乓球桌需要花2300美元,但他从不会回收乒乓球桌。因为如果桌上出现划痕,那么就几乎一文不值。   从事硅谷公司破产拍卖业务的Sherwood Partners联席总裁马丁·皮钦森(Martin Pichinson)表示,二手台球桌很容易出手,但二手乒乓球桌通常只能卖出5美元到10美元。Sherwood通常会将这些乒乓球桌捐给教堂。但“如果银行想要,那也可以给他们。”    
    硅谷
    2016年05月09日
  • 硅谷
    这位硅谷投资人说,寒潮下的美国初创公司正纷纷转投中国资本怀抱 美国从去年年末开始的创投“寒潮”在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延续开来。日子最难熬的恐怕就是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角兽们了,有限的市场容量加上冷淡的投资热情,对于大多数体量大、胃口好的独角兽们,感受到的更多是饥寒交迫。相对冷却的市场环境也加速了虚假、贪婪面具的拆穿,曾经的血检女神公司Theranos面临禁令,90亿美元市值岌岌可危。   但硬币总是有两面。对于VC们,更加理性的市场不仅有助屏蔽创业噪音、去劣存优,发现更加成熟、优秀的项目,同时美国如此这般的创投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优秀技术、初创企业向地球的另一端——资本活跃的中国流动,这对于跨境VC们正是一个良机,对于正在经历产业变革的中国,更是一个抓紧赶超的时代机遇。   悲喜交加中的早期投资 整体上看,2016年开始的投资热情比去年年末更加谨慎。   PitchBook最新数据表示,2016年第一季度美国VC活跃度环比下降,交易项目数减少,但好消息是早期投资估值却没有下调。   通常VC活跃度下降、交易数减少伴随的是估值下降,但这次反其道的现象在长期活跃于美国的NewGen Capital创始合伙人张璐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仍有大量的VC投资者活跃在早期投资领域;二是虽然估值没有下降,但成交订单数的减少指出VC们的战略调整,其更加倾向于投资更成熟的公司,而与此同时,一些优秀、重视长远发展的创业公司也敏锐地调整了公司的融资节奏,如将A轮融资调整为PreA轮,这也使得VC们可以选择投资相比去年同时期成熟度更高的公司。   例如拥有600万活跃用户的新内容媒体平台Chatsport,在2015年年收入接近200万美金,主动调整融资节奏,在2016年第一季度接受部分战略投资人早期投资,以此希望引入好的投资人来为A轮等后续发展做战略准备。 “第一季度美国早期投资市场的表现,从侧面印证了去年资本过热导致杂音过多的情况。2015年年底的逐渐冷静,对市场起到了清场与筛选的作用。”张璐表示,创业毕竟“小众”,现在的资本环境下将淘汰部分创业者,同时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吸引到集中的资源,“这对整个市场发展是比较好的信号,虽然Q1投资节奏缓慢,但投资人可以更好地筛选项目,项目效果也比较好。”   增长期遭遇Down round 如果说早期发展势头还不错,那其他阶段就不尽如人意了。在增长期从B轮开始投资估值就开始下降,从现有情况来看,今年增长期融资的公司难以逃脱资本寒冬。 “因为去年有很多的资本活跃在增长期,今年这些资本部分已经撤离或者活跃度大幅降低,再加上创业公司估值偏高的问题在增长期更加突出,所以今年一些增长期公司可能会遭遇流血融资Down round,事实上部分案例正在B轮、C轮市场发生。所以今年资本市场会比较受影响,并将经历一个整体调整的阶段。”张璐表示。   Down round,是指投资人在该轮融资中购买公司股票的价格,低于对上一次融资投资人支付价格的情况,即新一轮创业公司融资估值比上一轮估值更低。Down round现象将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相比更多找不到下一轮资金的“B轮死”公司而言,通过估值打折度过困难期已经是件幸运的事了。   退出:转投中国资本怀抱 另外,除了增长期融资遭遇资本寒冬影响,创业公司在退出时也面临困境。   CB insights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过去五年里投资退出一直高于整体融资,2012年达到峰值——投资退出总值为149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科技初创企业投资额(186亿美元)的8倍。之后投资退出和投资总额差距缩小,但到2015年整体投资反超投资退出160亿美元。 2016年第一季度这样的趋势还在延续,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只有非常少的由VC支持的初创公司选择IPO。   “退出渠道在美国趋冷,去年Square上市时对整个IPO市场的打击是诱因之一,再加之前段时间linkedIn的股价突降,所以很多公司暂缓了IPO计划,在等待市场回暖。”张璐在分析美国退出市场时表示,她同时也认为这将是“中国资本的一个机会”。如果说过去美国初创公司对中国资本态度较为冷淡,近年情况已经逐渐改善,特别是考虑到如今美国资本遇冷,“当这些公司不得已提前寻求退出市场或渠道的时候,中国资本便成为了他们愿意接受的选择之一。”   另一个可以印证中国资本逐渐受到亲睐的现象,便是近期中国资本在海外大幅度增加的收并购。2015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创下历史记录,包括598起并购案,总额达1123亿美元;进入2016年,短短几个月里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超700亿美元。   独角兽2016后半年扎堆融资 在今年美国这样的资本遇冷市场中,备受关注的独角兽无疑面临更多的挑战,时刻上演着生存计。   近年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诞生速度不断加快,全球已有超140个独角兽,其中大部分创立于硅谷。张璐分析到,这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创新进入高潮期,为独角兽涌现提供了时代背景;但另一方面,也跟大量非VC资本的进入,提供了资本温床相关。   “过去,大部分独角兽通过VC投资步入增长期、后期,但从2013年末开始,传统金融机构和其他来源的热钱开始涌入创投行业,一些本不到体量的‘伪独角兽’开始出现。”作为美国资深的投资人,张璐指出VC资本与热钱的一个本质差别就是:硅谷VC的行业默契促使他们会共同支持好的初创项目,即使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而非VC的热钱,其本质为追逐利润,遇见风险便会退出市场。而热钱短时间大量撤离的结果,便是部分拿不到VC投资金额的独角兽,在下一轮遭遇Down round的可能性将增大。 与此同时,根据CB insights数据,从2016年2季度开始,将可能有15家独角兽开始融资,下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美国需要融资的独角兽多达40多家。融资密度之庞大让人不得不怀疑市场的消化能力。   如果按照硅谷整年VC投入金额400亿美金计算,这些资金都难以支持所有独角兽顺利进入下一轮,何况事实上还有大部分资金会投向部分新诞生的项目、早期与增长期公司等。   当这些独角兽公司无法从VC行业寻求到足够多的资本支持时,只能另择它径,如非VC资本或收并购机会。然而在热钱快速撤离的当下,放眼全球,其他资本像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Alwaleed bin Tala)一样,想要布局科技产业的人与资本数量太过有限,融不到资金的独角兽亟需其他退出渠道,如IPO、收并购。   “美国去年再次开放了Reg A+市场(类似国内新三板),但业界对其态度较谨慎,观望较多,并且该市场最高融资额为5000万美金。所以Reg A+的再次开放对早期公司融资是利好消息,但对于独角兽融资并没有直接的帮助,后者还是只能寻求传统融资渠道引入新资本。”张璐表示。   然而可惜的是,今年IPO环境并不理想,盲目选择IPO可能会重蹈覆辙——如Square一般股价腰斩。在收并购方面,虽然国内资本大量进军海外收并购市场,但这些交易仍主要聚焦在传统行业及技术领域,而现在的独角兽大多是模式创新或本身为App,加上美国整体收并购市场的放缓趋势,与独角兽公司本身估值过高等影响,独角兽的高估值难以被买家接受,最后易导致独角兽贱卖发生。   例如加拿大百货巨头Hudson's Bay便以接近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电商平台Gilt。Gilt曾在2011年实施了一轮融资,当时该公司的估值达到11亿美元,而现在却以不到四分之一估值价格被收购。   所以整体来看,今年独角兽将扎堆融资,但VC资本有限,通过非VC资本度过下一轮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传统的退出渠道如IPO、收并购等都不是最佳时机,独角兽的困境当即立现。   跨境投资,恰逢其时 从资本到独角兽,尽管美国创投市场正经历一系列调整,但在张璐看来今年反而是早期投资非常好的一个时机。   从历史发展来看,伟大的创新公司Facebook、Google、Apple等均诞生于市场调整期。当资本过热逐渐“退烧”之后,质量不好的创业团队被清除,市场阀值得到提高,一些高质量的初创公司将脱颖而出。   同时,“很多优秀创业公司愿意调整发展节奏,VC能以同样的资本投到更加成熟的公司。”张璐指出,独角兽估值的变动虽然会波及到早期投资,但这其实是市场恢复健康的调整。“尽管今年整体来看,VC行业活跃度不是很高,但好处是市场的肃清带来资本的更加集中,这使得未来2、3年将出现合理数量的独角兽公司,而市场也有足够的容量去吸纳他们。”   另外,对于进行中美跨境的投资机构,现在正是一个时代良机。不仅中国资本在美国创业公司退出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且市场的调整使得硅谷高质量公司凸显,为投资带来机会。   “尽管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但技术的革新可以抵消经济周期的影响,为社会带来新的动力、新的方向、新的发展机会。”张璐说道,这是中美跨境投资的机会,也是两国合作创新的机会,毕竟技术创新对整体经济市场发展有正面促进作用,现在的中国也需要好的技术投资去助力产业发展。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量国,来自各方面的战略合作在不断加深,科技创新领域同样如此。“目前全球大多数技术创新来自美国硅谷,同时最具潜力、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在中国。美国市场现在面临市场容量足够但增量不足的问题,中国市场规范虽未完全建立但增量庞大,许多美国创业公司已开始思考如何在两三年后,利用市场的增量快速地推动自身技术的适用度,包括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范围,并帮助其快速找到技术定位。”张璐表示。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两国的巨大文化、社会差异,使得这些硅谷公司在盯上“中国肥肉”的同时又显得小心谨慎。不过有别于过去的外企,现在的创业公司有着更开放的态度去看待新市场的开拓,“他们更倾向于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通过当地合作伙伴把自身技术更加适用于当地文化与应用场景。虽然两地的文化差异会导致一些模式创新并不能在两地通用,但同样的技术创新却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所以选择当地合作伙伴也是目前硅谷团队比较喜欢的合作模式。”   张璐表示,在寻找合作方的过程中,企业达成合作的根基无非是建立互相信任,以及证明彼此价值。后者容易推进,但不同地区的文化、语言差异,使得信任的建立并非朝夕,也是创业公司显得谨慎的原因。   “例如NewGen Capital这样的硅谷早期投资机构,已经与当地的创业者社区以及其他本地投资机构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和紧密的合作关系,下一步便是帮助这些美国创业团队找到的合适的中国合作方,双方更好地一起合作创造溢出价值,从而最终达到多赢。”她说道。   本文系作者 硅星闻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695286.html
    硅谷
    2016年04月27日
  • 硅谷
    高房价让硅谷科技人员心生退意 纽约成最受欢迎去处 越来越多的硅谷科技员工正在考虑“逃离”硅谷。 据《旧金山商业时报》(San Francisco Business Times)报道,湾区科技员工对找寻湾区外工作机会的兴趣正在持续升高。在线求职平台Woo的最新数据发现,声称希望在近期内搬到生活品质更高的地区的湾区科技员工上升了7%,“该数据来自5万余名在今年1月至3月间在Woo上提交信息的科技类员工”。 Woo的数据显示,29%的湾区科技员工正在找寻离开此地的工作机会,而该比例在2015年为22%。 职位检索网站Indeed.com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截至2月1日,该区域的科技员工检索湾区外工作机会的比例达到35%,与2015年年初相比上涨了近10%。其中年龄在31岁到40岁之间的人离开湾区的意愿最强。 数据来源:Indeed.com湾区水涨船高的房租是硅谷人士心生退意的主要原因。虽然在外行眼里看来在硅谷科技公司工作的应该都是“高富帅”,但事实是,薪水上涨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让住在湾区成了一件不那么划算的事。 “在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而股票市场冷却了下来,湾区科技员工们降低了薪水期待值,并越来越希望搬离此地,希望离开湾区的人数比例上升了6.9%。”Woo首席执行官Liran Kotzer在接受《旧金山商业时报》的采访时说。 公寓出租公司RadPad与职场社交公司Anthology的一份联合研究发现,旧金山市的科技员工如果想住得离公司近,需要将半数左右的月薪花在房租上。 参与调研的员工均为在独角兽公司或大型科技公司供职的中高层软件工程师,平均年薪在11.5万美元(Square)到16万美元(谷歌)之间。在他们的公司附近租一套一居室的公寓每月的房租在2700美元到3500美元之间,差不多是他们的税后月薪的一半。 RadPad在调研中提供了参与调研的科技公司总部半径0.5英里(约805米)之内的一居室公寓月租中位价数据。Anthology则提供了这些公司中高层软件工程师的平均月薪。数据显示,Airbnb员工为了住得离公司近需要花53.7%的月薪,Square员工为53.7%,Stripe员工为52.1%,Uber员工为48.3%,Twitter员工为43%,Slack员工为42.1%。 如果要离开湾区,硅谷人士的“Plan B”在哪里? Indeed.com发现,热门的职位检索地包括奥斯汀、西雅图、亚特兰大、休斯顿、芝加哥、达拉斯、波特兰等新兴科技企业聚集地,而在这之中纽约一马当先,成为检索率最高的湾区外城市。 Woo的数据也反映了纽约的受欢迎程度:47%希望离开湾区的科技员工表示他们对在纽约找工作有兴趣,而该比例在2015年为37.5%。 虽然纽约长久以来并不以科技创业闻名,但2013年以来纽约走出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因此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2013年5月,雅虎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umblr,成为纽约第一家以超过10亿美元价格收购的创业公司。OnDeck Capital与Etsy分别于2014和2015年以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时至今日,纽约的独角兽公司有Warby Parker、Blue Apron、Buzzfeed、FanDuel、OscarHealth、ZocDoc。 除此之外,Facebook、谷歌、Twitter等大型科技公司在纽约均设有分部,这也让许多科技员工愿意留在东海岸。 然而Indeed.com高级副总裁Paul D’Arcy在接受Quartz的采访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硅谷的科技中心优势不再——66%的科技类职位检索仍然在湾区内,而且来自其他地方的人才也一直源源不断地涌入。 “我个人感觉湾区对于很多人尤其是IT行业和创业大军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目前在旧金山工作的陈清源告诉界面新闻,“因为产业聚集代表着有很多的机会,包括工作创业机会、和业界同僚交流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陈清源在纽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于2015年6月进入办公软件初创公司BetterWorks实习工作。据她观察,从2015年6月到现在,除了部分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情况外,湾区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员工主动离职潮。 “硅谷这个圈子跳槽的情况十分普遍,一般一年两年换公司很正常。据我观察,大部分跳槽的人还是在湾区内部跳。除非是个人家庭因素,并没有感觉大家有因为房价急于逃离湾区。”她说。 据陈清源介绍,旧金山的房租随地区变化,SoMa区(市场南区)房租相对较贵,Fillmore区、Richmond区和Sunset区房租相对较便宜。也有不少人选择住在市外,以更长的通勤时间来换取更低廉的房租,“因为IT公司通常不查勤,也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所以大部分人并不排斥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另外,与人合租也是省钱的好方法。   来源:界面 作者:林子人
    硅谷
    2016年04月26日
  • 硅谷
    Airbnb、Uber估值均被美国基金公司下调,硅谷独角兽怎么了 美国普信集团(T. Rowe Price Group)在第一季度减计了旗下大部分未上市科技企业的投资,包括Uber和Dropbox 。随着共同基金退出对投资初创企业的豪赌,硅谷初创企业面临的估值困境更是雪上加霜。   普信集团创立于1937年,是一家上市的全球性资产管理公司。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底,普信管理资产达到7679亿美元。   这家基金管理公司在季报中披露了截至3月31日其所持有的各共同基金份额的估值。此类公报通常会受到科技公司及其投资人的密切关注,因为通过这个窗口,大家能够看到大的基金管理人对未上市公司的股票如何估值。   随着全球经济的疲软,多家共同基金公司,包括富达投资、BlackRock(贝莱德,又称黑岩)和惠灵顿管理公司提供投资建议的一些基金,已经开始减计所投资股权的价值。   据悉,这些基金已经向初创企业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希望这些公司在公开发行上市时通过资本市场获取大丰收,但是截至目前,今年美国连一家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科技公司都没有。   普信集团第一季度下调估值幅度最大的独角兽公司(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公司)包括以下这些公司:企业软件公司Cloudera,其估值下调了37%;数据库软件公司MongoDB,下调了23%;以及记事软件公司Evernote(印象笔记),下跌21%。   “第一季度是全球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时期,” 普信的一位发言人说,“在确定我们已投资的非上市公司股票公允价值时,我们继续遵循我们惯用的程序,综合考虑公司特有的和市场普遍存在的各种因素。”   富达、贝莱德和惠灵顿的代表则没有回复华尔街日报记者的置评请求。   令人意外的是,Uber的估值也被普信调减,幅度为6%。据华尔街日报统计,此前Uber的六家共同基金投资人只减计过一次该公司的估值,而这是第二次。   估值被普信下调的公司还包括:公寓租赁网站Airbnb,减计幅度为6%,家装网站Houzz,减计幅度为12%。统计下来,普信投资的独角兽公司中,12家估值遭调减,4家被调增。   普信投资的17家独角兽科技公司中,7家的估值已经低于原始投资价格,由此表明普信早期投资高成长性初创公司的豪赌很多都未能如愿。   最引人注目的是存储公司Dropbox,普信在该季度减计了其16%的估值,也就是说该公司现在的估值比2012年五月份的原始投资价格低了13%。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显示,在共同基金投资的初创企业中,每16家中至少有一家共同基金投资人现在对其投资的估值已经低于其对股票的原始投资价格。   关于共同基金如何估算他们持有的未上市科技公司股份的价值,美国没有硬性规定,但各家共同基金通常会综合衡量创业公司的财务信息、公开上市竞争对手的市场价值以及创业公司之前的融资价格。   共同基金对同一家公司的股价估值也经常不一致,例如:共享办公空间公司WeWork,普信公布的估值是每股37.64美元,而其他基金公司则估为50.19美元。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第一季度早期剧烈下挫,到了季度末才基本恢复失地,整体下滑3%。然而,许多公开上市的订阅式软件公司在第一季度遭遇大幅下跌,包括LinkedIn、New Relic以及Hortonworks。这或许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共同基金公司下调了一些科技公司的估值,因为他们对公司价值的估算部分依赖于上市同行的市场价值。   普信等共同基金公司在最近几个月大幅削减对创业公司的投资,这使初创企业更难以在更高的估值水平上融资,也更难以利用诱人的股权奖励来吸引新的员工。   根据道琼斯VentureSource的统计,在2016年第一季度,美国四大共同基金家族总共对7家创业公司做出了投资,在去年第二季度总共32家的峰值相比大相径庭。   当然,尽管有第一季度的估值减计,普信在很多未上市公司中的投资目前还是浮盈颇丰的,包括:WeWork,浮盈126%; Airbnb,浮盈115%。   【来源:钛媒体    作者介绍:本文作者:Rolfe Winkler;由简法帮翻译和少许删减改编,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硅谷
    2016年04月25日
  • 硅谷
    硅谷看点:那些最有可能颠覆教育市场的公司都在这里了 来自公众号:千读   相比国内教育市场的红海一片,国外的教育市场显然要成熟的多,看看以下这些最有可能颠覆教育市场的公司,是否真正是为解决用户痛点而生的呢? 1.Rafter 在美国上过学的同学们都知道,读完四年本科花在教科书上的钱差不多可以买一辆车了。Rafter发现了这个痛点,把大学书店里的书都数字化然后放到云端。这样大学里的书店可以通过Rafter提高自己的销售量,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购买电子教科书省下很多钱,真的是双赢啊!   2.Piazza Piazza是一个线上的学习空间。在Piazza上学生可以匿名的向老师和其它同学提问。最好的答案和回复会根据学生们的点赞来推送到排名第一的位置。很多大学包括斯坦福,MIT和普林斯顿大学都是Piazza的用户。   3.USEED 在大学毕业之后,你可能会不断的收到学校校友会发送的要求你捐款的需求。久而久之,你会觉得这就是一种骚扰,然后会自动屏蔽这些消息。USEED是一个专门服务于大学的众筹平台。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校友募集资金。校友可以在平台上了解到不同需要募集资金的信息。   4.Course Hero Course Hero是一个线上的学习平台包括学习指导,课程笔记,考试准备,导师服务。成立于2006年的Course Hero现在已经拥有5百万的注册学生了。   5.Quizlet Quizlet是另外一个平台,提供线上学习工具供全世界各地的学生使用。目前Quizletyou每月大概有一千五百万的用户量,在苹果和安卓的商店里,Quizlet一直是排名前10的免费教育类APP。   6.Minerva The Minerva Project是一所提供本科学位的大学。与其它大学不同的是,这所大学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来帮助学生们降低学费。作为新生,大家第一年的时间会在旧金山一起度过。之后的课程大家都是回到自己的国家通过在线的方式完成的。   7.Dev Bootcamp Dev Bootcamp是一个培养程序员的课程。通过这个课程,从小白到程序员的华丽转身只需要19周的时间,费用是14000美元。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就业指导服务和校友资源。   8.The UnCollege Movement The UnCollege Movement鼓励大学生们在四年的学习当中拿出一年的时间到海外进行游学体验。总共12个月的项目花费是16000美元。12个月的时间包括在一个国家旅行(目前有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墨西哥可选),在旧金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性的城市了)生活一段时间和实习的机会 。简单来说,这三样你要分开体验的话绝不止这些钱,这家公司等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套餐。   9.Udacity Udacity的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授Sebastian Thrun。公司可以通过Ucacity平台上的课程对员工进行培训,平台上所有的课程都和编程有关。AT&T曾经付了Udacity3百万美元为他们的员工开发课程。   10.Edx Edx起初是由哈佛和MIT一起建立的一个非盈利性的线上授课平台。后来又有UC伯克利,德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加入。从长远来看可以观察到非营利性的线上教育平台是怎么和营利性的教育平台竞争的,比如说Coursera。   11.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线上教育平台是另外一个非盈利性的教育平台的例子。   12.Saylor Saylor也是一个免费的在线教育平台,学生也可以在Saylor上修一些课程的学分,不过界面真心没法和Coursera相比。   13.Open Badges Open Badges的创始人Mozilla是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在线认证标准,无论学生在哪个在线平台上课都可以得到统一的认证。   14.Accredible Accredible是一个证书管理系统。客户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给学生颁发电子证书。教授的推荐等信息也可以在显示在电子证书上,比传统的方式更高效。另一个好处是电子证书可以在学生的社交媒体上更方便的被分享。   小编观察: 1. 无论是可以修学分的大学课程在线平台还是免费的在线平台都已经趋于完善稳定。 2. 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初创公司还可以在其它方面继续寻找痛点。 3. 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开始转向开发K12的市场。 在这些初创公司不断颠覆教育产业的同时,大学教育也变成“快餐”,并不断向实用主义发展。    
    硅谷
    2016年04月12日
  • 硅谷
    硅谷码农也在纷纷逃离,表示要到小城市寻找幸福 注:本文编译自Quartz网站文章,来源:钛媒体;July/翻译,Joyce/编辑。   高科技人才的世界,早就不仅仅属于硅谷了。   来自一个在线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正在离开旧金山湾区的硅谷,到奥斯丁、德克萨斯、西雅图、华盛顿等新兴的科技中心去寻找机遇。   Indeed.com从数据中发现,旧金山湾区内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搜索湾区之外的工作,到今年二月一号,Indeed.com上35%的该地区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寻找其他地区的工作。这一数据取的是30天的平均数并对一些季节性因素做了调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 搜索湾区外工作的比例,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 旧金山湾区有着全美最贵的房租。在寻找湾区以外工作机会的人中,年龄在31岁到40岁之间的工作者比例最大,这意味着人们想要在别的地方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在一个更便宜的地区安定下来改善生活质量。   31-40岁的工作者中比例最大。 Indeed.com的高级副总裁Paul D'Arcy表示:“湾区飞快的发展速度和层出不穷的发展机会给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带来了挑战。人们寻找工作的时候想要平衡机会和幸福。住房、交通以及生活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过Paul D'Arcy也强调,这一趋势并没有撼动硅谷在科技界的地位,寻找科技行业岗位的人中,仍然有66%的工作者在寻找湾区内的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也在源源不断地涌入湾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美国国内科技领域工作机会的增长。   在加州之外,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大型城市,如纽约,以及同样有成长中的科技社区、但生活成本更低的地区,如奥斯丁和西雅图。 湾区内的工作者最为青睐的城市中不乏那些小城市。 D'Arcy 说道:“一些小城市的排名如此之高,这的确让人有些惊讶,这反映出人们认为其它科技中心有着更高质量的生活。   D'Arcy认为,这种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的迁移迹象在全世界都有所体现。在英国、德国,人们也从伦敦迁移到剑桥,从柏林迁移到慕尼黑。   在另一方面,人才去了哪里,科技公司也会跟到那里。我们已经看到像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在奥斯汀和西雅图开了分部,谷歌也正在波特兰市市区寻找租地。
    硅谷
    2016年03月04日
  • 硅谷
    硅谷女员工公开吐槽工资低被开除,在咱们天朝,这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这就是那封引发热议的公开信 来源:新浪科技 郑峻 发自美国硅谷   在外界的眼中,硅谷是一个笼罩着造富光环的地方。过去几十年间,这里培育出了苹果、甲骨文、谷歌、Facebook等一大批科技公司,也造就了佩奇、埃里森、扎克伯格等科技亿万巨富。硅谷每一年都会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创业公司,每一次科技公司上市都会出现数百上千的千万富翁,吸引着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创业者来到这里。   但是硅谷并不是满地黄金,也不是一片繁华。光鲜亮丽的常见一面背后,也有和其他地区一样的另一面——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科技新贵的不断涌现,带动硅谷生活水平急剧上升,大量低收入者无法承担房租和生活成本,被迫离开这里或者降低原先的生活标准。而上周末的一件事,更令这个话题成为了网络热点。   美国餐馆点评网站Yelp旗下送餐平台Eat 24一位25岁的女员工塔莉亚·简(Talia Jane)在博客平台Medium上给公司CEO发了一封公开信,吐槽自己收入水平太低,连食物都买不起。这封公开信很快就在网上大量转载,而这位姑娘也在两小时后收到了公司的辞退通知,因为此举违反了公司的“员工行为准则”。这封公开信以及她被解雇的遭遇随后引发了更多网友以及媒体的讨论和报道,Yelp CEO也被迫做出回应进行公关。   先看看这位女孩的吐槽内容:她毕业于英语文学专业,梦想从事媒体和写作工作,为寻找机会来到旧金山。一番寻觅后,她只得到了一份Yelp/Eat 24的客服工作,一年后可以转到其他部门。虽然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接听用户电话,但她依然打算未来继续自己的媒体梦。不过,残酷的现实让她无比失落,因为自己的收入太低了!   根据吐槽内容,她的税后月收入不到1500美元,相当于税后时薪8.15美元(加州的税后收入不到税前的65%)。但她的公寓房租就高达1245美元,而且是距离旧金山近50公里之外的地区。但住得远意味着交通成本高,她每天乘坐城铁的票价就高达11.30美元(按一个月20个工作日计算,每月交通费226美元)。再加上冬季取暖原因,她上个月的电和煤气费都高达120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收入已经无法支付正常的生活成本。所以,她不得不取消了自己的手机和家里的网络服务,并且关掉了取暖器。但最大的问题是,她没有钱购买食物。据简表示,自己每天在公司吃着免费的零食,回家就大量喝水,半夜饿到胃疼醒来,盖着好几层毯子取暖。她也曾想过卖掉祖父送给自己的二手车,但这辆车轮胎已经磨平,一个前车灯也坏了,而她既没有钱修理,也没有钱续费注册。   在感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简给Yelp CEO杰里米·斯托普曼(Jeremy Stoppelman)发出了这封措辞相当尖锐的公开信。她表示,Yelp花了3亿美元收购了Eat 24,斯托普曼个人资产上亿美元,却无法给员工提供合理的收入。她和同事们都处在挣扎状况,很多人不得不去做兼职。在发出公开信数小时后,简得知自己被解雇。她随后在公开信附上了自己的Paypal等账户,希望得到网友的帮助。 Yelp CEO解释:旧金山生活成本太高 由于此事引发了美国诸多媒体的大量报道和社交网站的广泛讨论,为了做好可能的危机公关,Yelp CEO斯托普曼也很快做出了回应。他在Twitter上连发多条信息表示,自己理解旧金山地区的成本确实太高了,公司一直致力推动降低房租成本,自己并不知道简被解雇一事,她被解雇也并非因为公开信一事,希望Twitter网友不要贸然抨击,现实是旧金山湾区的生活成本确实太高,Yelp正在把(低收入的)初级岗位转移到生活成本不太高的地区。   虽然诸多美国网民都对简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不少人愿意捐助她渡过难关,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旧金山地区的iOS开发者克里斯·杰尔奇(Kris Gellci)表示,“公开写信指责给自己发工资的公司和CEO并不是好主意,拿CEO的个人资产说事更是愚蠢。简做的是一份拿着最低工资的初级工作,甚至都不需要大学学历。虽然她的工资水平很低,但Yelp也提供了完善的保险福利。指责公司是站不住脚的。” 简承认房租开支过高不合理 他的这个评论得到了3300多个赞。在点赞数靠前的数个评论中,不少都认为,简并没有理由指责公司,她念的是没什么高收入前景的专业,而且做的只是一份非常简单的客服工作,Yelp也提供了完善的福利,而且她把八成的收入用于租公寓是不合理的消费。简自己也在Twitter上承认了这一点。   抛开简的事件,旧金山湾区近年来的贫富差距问题正在越来越明显。一边是高收入的科技公司员工,另一边则是传统行业以及旧金山当地居民。旧金山房屋租金的急剧上涨,让原来长期租房的本地居民无法承担,被迫搬离他们居住多年的城市。而他们也把这种怒火越来越多的发泄到科技公司身上。在Twitter成功上市当天,迎接他们的是本地居民的游行抗议;在谷歌I/O主题演讲期间,不断有抗议者公开讨伐谷歌。面对这种状况,谷歌、Facebook等各大科技公司也在通过捐助与合作,帮助总部所在的旧金山湾区修建公共设施以及赞助教育培训。   那么旧金山地区究竟需要多少月收入才能保证基本生活呢?如果只租普通民房中的一个房间,那么月租金可以降到700-900美元。如果买Bart城铁月票,交通费可以降低到100美元以下。只购买基本食物(不去餐馆、不考虑美食)的话,一个人的每月食物成本可以降低到400美元以下。如果再加上手机费和正常日用品开销,一个成年人至少需要1500美元的税后收入才能在旧金山湾区勉强活下来。而这大致也是简的收入水平。   在被解雇三天后,简又在Medium上写了第二封公开信,感谢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并直面外界的批评。她写道,“湾区和硅谷作为创新和进步的地区而闻名。从Beatniks到iPhone,这里诞生了无数的冒险家、创新者和颠覆者。随着生活成本逐渐飙升,原先推动变革车轮的这个空间现在却充满压力,让人难以生存。湾区一直而且未来还会是美国其他地区的效仿榜样……如果这里的泡沫破灭,会有怎样的波及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做什么来缓解这种紧张?”   尾声: 这只是旧金山一个普通女孩的普通故事,她的生活压力也同样可以在国内同龄人找到共鸣。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位并非来自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本科应届毕业生,为了梦想来到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国内大都市,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拿着4000元左右的薪水,也要面临同样的高额房租,他们也有同样的感伤和感慨,还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吗?
    硅谷
    2016年02月29日
  • 硅谷
    裁员潮!估值下调!硅谷正式步入寒冬 [摘要]很多硅谷公司的招人节奏明显放缓,部分科技公司已经停止对毕业生的招聘。 腾讯科技 纪振宇 2月29日硅谷报道 2月底的硅谷正是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时节,然而对于创投环境来说,冬天似乎刚刚来临。 在市场研究机构DataFox近期汇总的一份科技公司裁员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月底至今不到1个月的时间,发生裁员的科技公司的数量已经有23家,其中既有像Yahoo、Vmware、黑莓这样老牌的科技公司,也有Tango、NetApp这样的初创公司。 立志于做医疗保险在线平台的“独角兽”公司Zenefit的员工周五一踏进办公室门便碰到了一个坏消息,这家几周前刚刚经历创始人辞职的初创公司,宣布裁员250人,约占总员工数的17%。 估值普遍下调 除了裁员,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冬天来临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估值下调。CB Insights所跟踪的估值遭遇下调的初创公司已经有56家。今年刚刚过去不到2个月,就有13家初创公司的估值被下调,这其中有著名的可穿戴设备厂商Jawbone,F轮融资后估值较上一轮大幅下调了15亿美元,还有总部位于纽约的Foursquare在完成E轮融资后,估值被下调了2.5亿美元。曾经估值10亿美元以上,荣登独角兽俱乐部的著名闪购网站Gilt,上月初以2.5亿美元的价格“贱卖”,该公司此前融资的总额超过了2.8亿美元。 除此以外,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估值下调事件,无疑是去年上市的Square,IPO时的价格只有最后一轮融资时的4成,还有去年初上市的Box,IPO时也几乎折价了一半,现在看来,它们估值的大幅下调给这一轮降温提前发出了预警。 另一个明显迹象是上市期的延长,实际上这样的现象从去年便初见端倪。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其所跟踪的190家科技初创型公司从风投和其他投资方处总共筹集了250亿美元,这一数额大大超过在去年上市的科技公司从公开市场总共筹集的94亿美元的资金额。2015年仅有28家科技公司上市,数量远少于去年的62家。而今年以来,更是没有一家科技公司上市。 与此同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的境况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Uber、Airbnb等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初创公司无疑身处第一集团,它们能够吸引到硅谷最顶尖的人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是投资机构竞相追捧的对象,而其他独角兽的日子则没有那么好过,在上市遥遥无期,业绩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裁员、缩减规模等方式应对,估值下调则是随之而来的难以避免的事件。 年初科技股在二级市场遭遇的一轮大幅下挫,便是市场对科技行业的阶段性全面重估,其中,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不及预期的财报发布后市值几乎腰斩,更是让外界担心这一轮估值下调已经波及到硅谷一线的互联网公司。 两极分化严重 与前几年科技公司大幅扩张业务、扩大团队相比,今年以来,科技公司招聘扩张的步伐已经明显放缓。一位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透露,谷歌(微博)去年一年疯狂扩张招聘了近1万人,其他大科技公司在同行业压力和行业趋势下,也大幅扩招,但今年以来,很多科技公司的招人节奏已经明显放缓,部分科技公司已经停止对毕业生的招聘。 一位在eBay工作的人士也向腾讯科技透露,往年,其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基本都不会找他帮忙推荐,因为eBay在CMU等名校毕业生眼中,属于择业的第二类选择,他们通常比较容易就能进入一线科技公司,但今年很多毕业生却来找他帮忙推荐工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行业就业往年大幅扩招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 所有这些信号都表明,硅谷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冬天。 具体到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随着大坏境的改变,他们心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硅谷的工程师无疑是大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员流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景气程度。 近期在一些硅谷工程师求职论坛上,都能明显感受到一些“风向”的变化,例如一名在Facebook工作的匿名的工程师寻求建议,是否应该加入湾区一家热门的创业公司,该话题的其他参与者纷纷出谋划策,但大多数人的建议是留下,因为目前的环境并不好,还是谷歌、Facebook等大公司相对稳定,起码在这一轮创投环境降温下能够安稳度过。 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一轮硅谷的泡沫是以一种缓慢挤出,而非突然破裂的形式发生。尽管IPO几乎陷入停滞,估值普遍遭遇下调,但通过裁员、调整业务等方式应对都是一种良性的应对不利局面的调整。 与此同时,大的科技公司如谷歌、Facebook、微软等业绩依然创出新高,Uber、Airbnb等明星级“独角兽”依然炙手可热,对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可能引领下一轮趋势的领域,人们依然趋之若鹜,或许在经历了前两天的非理性繁荣后,硅谷正又步入新的常态。 HRTechChina提供、关注最尖端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您可以搜索“HRTechChina”公众号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
    硅谷
    2016年02月29日